胃癌的辅助化学治疗
2010-04-17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全身化学治疗
胃癌外科治疗彻底切除原发癌灶与区域淋巴结(D2切除)后仍会有50%及以上的患者复发转移,扩大清扫范围并未提高生存率,这是由于术前已存在亚临床微转移灶,可在淋巴管或血管中发现游离的癌细胞,定植后出现淋巴结或脏器转移,此外原发灶切除后可激发残留微灶癌细胞生长,手术操作遗留癌细胞于腹腔内或进入血流也造成复发与转移。基于以上理由,术后辅助化疗是必要的。
1960年以来首先在日本,以后在中国及西方国家开展了胃癌单独手术与术后辅助化疗的对照试验,从1968年起至今已有超过30项随机对照试验报告,并有超过10项的荟萃分析(Meta分析),但都没有得出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有益的一致结论。争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入组对象包括了TNMⅠ~Ⅲ期的患者,各期生存率差别很大。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因素还有胃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
近年的Meta分析结果仅得出对Ⅲ期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有益的共识。手术根治度影响辅助化疗成败是肯定的,虽然对术式尚有争论,但多数学者认为应采用D2术并达到RO切除,一些西方国家的试验没有规定D2手术或手术情况不详,势必影响试验结果。术后采用的胃癌辅助化疗方案是重要问题,由于至今晚期胃癌没有标准方案,不同化疗方案辅助效果就有差别,最近已有Ⅲ期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证实,S-1辅助化疗1年有生存优势。胃癌辅助化疗时限在随机试验中也长短不一,差别之大从3个月至36个月不等,在其他肿瘤如乳腺癌、结直肠癌均规定以6个月为限,在胃癌术后辅助化疗试验中有近1/3不足6个月,时限少于6个月会影响辅助化疗的效果。
胃癌新辅助化疗
胃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是术前化疗,为区别于术后辅助化疗,1982年Freil提出了胃癌新辅助化疗,一直沿用至今。而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就提出胃癌术前化疗的意义与必要性,术前化疗是首次对肿瘤起始杀灭,使肿瘤缩小,有利切除,对血流与淋巴管中游离癌细胞及亚临床微小转移灶均有清除作用,对防止医源性种植或抑制术后残留癌细胞生长均有作用。
1980年以来多用治疗AGC有效的联合方案,如FP(5-FU、CDDP),FAM(5-FU、ADM、MMC),FAMTX(5-FU、ADM、MTX),EAP(VP-16、ADM、CDDP),ELFP(VP-16、LV/5-FU、CDDP),ECF(EPI、CDDP、5-FU)等,研究表明胃癌术前化疗提高了切除率并延长了生存期。
晚期胃癌新药替吉奥胶囊(TS-1)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5-氟尿嘧啶(5-Fu)一直是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基础用药,目前绝大多数治疗胃肠道肿瘤的规范方案中均包含5-Fu或其衍生物。
TS-1是一种氟尿嘧啶衍生物口服抗癌剂,它包括替加氟(FT)和以下两类调节剂:吉美嘧啶(CDHP)及奥替拉西(Oxo)。其三种组分的作用如下:FT是5-Fu的前体药物,具有优良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能在活体内转化为5-Fu。CDHP能够抑制在二氢嘧啶脱氢酶作用下从FT释放出来的5-Fu的分解代谢,有助于长时间血中和肿瘤组织中5-Fu有效深度,从而取得与5-Fu持续静脉输注类似的疗效。Oxo能够阻断5-Fu的磷酸化,口服给药之后,Oxo在胃肠组织中具有很高的分布浓度,从而影响5-Fu在胃肠道的分布,进而降低5-Fu毒性的作用。TS-1与5-Fu相比具有以下优势:①能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并提高抗癌活性;②明显减少药毒性;③给药方便。
在日本,TS-1于1999年被批准用来治疗晚期胃癌,2001年被批准用来治疗头颈部癌症,2003年被批准用来治疗结直肠癌,2004年被批准用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多年的临床应用证明,TS-1是安全有效的抗癌药物。据统计,日本目前晚期胃癌的化疗,有80%以上的病例使用TS-1,治疗有效率(CR+PR)可达44.6%。
TS-1简要说明:
成分:呋喃脲嘧啶+5-氯-2,4-二羟吡啶,氧晴镁钾(OXO植物生长抑制素),替加氟
作用机理:TS-1其中的替加氟通过抑制胸苷酸合成酶,阻止脱氧尿苷酸转变为脱氧胸苷酸,从而干扰DNA的合成。而其中的吉莫斯特通过抑制胃肠道的氟尿嘧啶降解酶,达到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TS-1其中的氧嗪酸钾是胃黏膜保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