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灌注治疗药物选择及注意事项
2013-02-20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为常见的肿瘤,确诊后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膀胱癌术后2年内复发率高,膀胱内灌注化疗是目前最常用的预防膀胱癌术后肿瘤复发的措施,目的是发挥抗癌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杀灭膀胱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微小的病灶或原位癌,减少膀胱肿瘤的复发。可以说,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疗效显著。
什么是灌注治疗?
灌注治疗是借助导管将药物直接灌注到膀胱、输尿管、尿道、直肠而起到治疗与预防作用。其治疗目的是去除肉眼可见的肿瘤,防治肿瘤复发,防止肿瘤向深层浸润肌层或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
灌注治疗优势:
1、抗癌药物可以在膀胱内长时间、高浓度、直接作用于肿瘤。
2、可杀伤膀胱内肿瘤细胞,包括术后残存的肿瘤细胞,防治肿瘤种植防治复发。
3、直接治疗膀胱原位癌。
4、减少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
5、争取保留膀胱,提高生活质量、保留性功能。
膀胱癌灌注治疗药物选择
目前进行膀胱化疗药物有2种:生物制剂,如卡介苗;化学药物,如丝裂霉素、 吡柔比星。理想的膀胱灌注药物是药物能迅速在膀胱上皮内达到有效药物浓度,而且全身吸收少,不良反应小。
研究发现用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的不良反应较卡介苗轻,就治疗效果来说,吡柔比星稍优于卡介苗;但同时,吡柔比星不良反应与丝裂霉素相比,则较为明显。
膀胱灌注后多数病人可出现轻微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应嘱病人进食易消化、高营养、高维生素的食物及新鲜的蔬菜、水果,并多饮水,戒除烟酒,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膀胱癌灌注治疗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使用不同药物行膀胱灌注后,可引起发热,膀胱刺激征,尿道狭窄等症状。其原因可能与反复置管或置管不当引起尿道黏膜损伤。尿管的化学毒性破坏尿道黏膜正常结构,定期的膀胱镜检查,反复多次的尿道内操作,增加了尿道损伤的机会;或是患者抗感染能力下降,灌注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引起尿路感染,导致尿道狭窄;或是高浓度药液直接刺激尿道黏膜,尿道黏膜发生上皮细胞变异,以及黏膜下层纤维变性所致。
为了缓解副作用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比较细软的尿管,充分用无菌石蜡棉球润滑,切忌粗暴操作。另外应防止导尿管不在膀胱内就将药物从尿管注入而刺激尿道黏膜引起尿道狭窄,灌注前嘱患者一定要排空膀胱,使药液在膀胱内保留1-2小时,灌注后要用生理盐水冲净导尿管,夹住导尿管外口再拔出,以免尿管中残留的药液流人尿道,损伤尿道黏膜。
二、虽然灌注治疗将药物集中在一个地方,使对全身其他地方正常细胞副作用少但还是不可避免,如膀胱癌药物灌注常会引起男性前列腺炎,膀胱炎,膀胱出血等并发症。化疗药物是使用必将引起正常细胞的损伤,在灌注治疗的同时需要用中药人参皂苷Rh2调理缓解化疗的毒副作用,人参皂苷Rh2在单体含量高于16%时通过与化疗药物产生协同抗癌的效果来减少药物使用量而减少化疗对身体的伤害。
膀胱癌灌注治疗在现在治疗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其不但是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也常用于治愈后防止复发。虽然其治疗效果和副作用都较好,但还是要做好护理,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