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
2015-10-14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胃肠道恶性间质瘤(GLST)好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主要发生于消化管道含有梭形细胞、非普通型上皮样细胞或含有两种细胞并显示CD117活性的间叶细胞瘤。GIST过去主要用手术治疗,放化疗对GIST肿瘤无效果。且整体切除比部分切除的治疗效果好,5年存活率高。
De Matte等报道200例GIST,完全切除的80例中,5年生存率为54%,中位生存期66个月,而不完全切除者术后中位生存期仅22个月。因GIST极少有淋巴结转移,故手术一般不进行淋巴结的清扫。通常手术切缘距肿瘤边缘2cm已足够。
近年来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STI-571,Gleevec,格列卫)为信号转导抑制剂,已成为不可切除或转移的GIST患者最佳选择。STI-571是一种以分子作为靶向的治癌药物,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明显抑制Kit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Kit向下信号传导,从而抑制GIST细胞增生和促进细胞凋亡和(或)细胞死亡。用STI-571治疗147例进展期GIST,有效率53.7%,疾病稳定占27.9%。2003年5月As-co会议报道,STI-571现在不仅用于治疗晚期GIST,而且还用于GIST的术前和术后辅助治疗。2002年2月美国FDA批准STI-571可用于治疗非手术和(或)转移的c-kit突变阳性的胃肠道恶性间质瘤,其最佳剂量为400~600mg/d。尽管STI-571能够有效地治疗GIST,但仍有部分患者对其耐药或者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该药的不良反应(水肿、腹泻或肌肉骨骼痛等),很少有转移性的晚期患者获得完全缓解。而且,即使患者对该药有非常好的疗效,随着时间延长可能表现获得性的耐药。
胃肠间质瘤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不易预测。术后易复发。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有:
(1)年龄,年轻患者预后差;
(2)部位,食管GIST预后最好,其次是胃GIST,肠道GIST,网膜GIST,肠系膜GIST预后最差;
(3)肿瘤大小与核分裂像,肿瘤越大,核分裂像越多,预后越差;
(4)基因突变,有c-kit基因突变的GIST比无突变者预后差;
(5)免疫组化表达,只有波形蛋白阳性表达的GIST预后较差。增殖标记PCNA,KI-67表达率高者预后差;
(6)恶性度,低度恶性的GIST有50%复发,60%转移,高度恶性GIST有83%复发,全部发生转移。此外还有手术时肿瘤破裂、不完全手术、肿瘤浸润邻近器官、端粒酶阳性、肿瘤凝血性坏死、多细胞、多形性、DNA异倍体、p53、Ki-67、MIB-1增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