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什么意思 癌症不等于绝症
2009-06-11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什么是癌症?癌症是什么意思?
癌症是人体遗传基因染色体紊乱而出现的细胞增生症。人体遗传基因三万多个,分别附着在46条载体上,这46条载体就是我们所讲的“染色体”。因为这种载体用碱性物质染色后才能拍成照片,所以叫染色体。正常人的细胞染色体46条,而癌症就不同了。例如有直肠癌的染色体竞有800条。由于染色体的紊乱致使癌细胞分裂增殖失控,于是就出现了细胞增生症,形成肿瘤,这个肿瘤就叫癌,这个细胞就是癌细胞。
癌症的种类
肿瘤的种类繁多,现已知的类型超过300种,加上各种亚型则数量更多。不同类型的肿瘤,甚至同一类型不同亚型的肿瘤,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程度往往也不相同,所以,对这些肿瘤的治疗方法也不完全相同。
任何组织来源的良性肿瘤都称为"瘤",如腺瘤、脂肪瘤、骨瘤等。在命名良性肿瘤时还需加上肿瘤发生的部位和一些形态名称(如囊性、粘液性、乳头状等)。如发生在卵巢粘液性腺上皮,并形成囊腔的良性肿瘤就命名为卵巢粘液性囊腺瘤。
恶性肿瘤的命名较复杂。来源于上皮的恶性肿瘤称为"癌",而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上皮组织的细胞排列紧密,分布在人体的内、外两表面。依据上皮细胞的形态又可分为鳞状上皮、腺上皮和移行上皮等。间叶组织的细胞排列较松散,位于内、外上皮之间,包括纤维、脂肪、肌肉、血管、骨和软骨等。如果将人体比作一根竹筒,那么,上皮犹如竹筒的内、外两个表面,间叶就像竹筒的夹层。人体外表面的皮肤、内表面的胃肠道和支气管的粘膜发生恶性肿瘤时,分别称为皮肤癌、胃癌、肠癌和肺癌。如加上不同上皮类型则命名为皮肤鳞状细胞癌、直肠乳头状腺癌等。间叶组织如脂肪、血管和骨发生恶性肿瘤时,分别称为脂肪肉瘤、血管肉瘤和骨肉瘤。
血液和淋巴组织也属于间叶组织,但发生恶性肿瘤时,瘤细胞常分散而无肿块形成,称为白血病(俗称血癌);有时瘤细胞聚集在一起,称为恶性淋巴瘤。
肿瘤内同时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称为癌肉瘤。来源于胚胎组织的肿瘤大多数是恶性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视网膜细胞瘤等;少数为良性肿瘤,如脂肪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等。来源于多种(胚层)组织的肿瘤称为畸胎瘤、霍奇金病(Hodgkin病)、尤文肉瘤(Ewing肉瘤)等。
癌症是人体器官组织的细胞在各种内在和外界的致癌因素长期作用下,逐渐发生持续性异常增生(繁殖)所形成3的新的生长物或新生物。皮肤癌、食管癌、直肠癌、胃癌、肝癌、肺癌、膀胱癌、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等都是常见的癌症。但是,像平滑肌肉癌,虽然不称以癌,却是癌症中的一员。故我们的祖先,对于癌症的认识渊源久远。早在殷虚甲骨文中就记有“癌”的病名。在公元前12世纪的《周礼》一书中,详细地记述了当时医学分科的情况,“凡民之有疾者,分而治之”。其中设有“疡知”专科,“掌管肿疡、溃疡、金疡、折疡”等病的治疗。当然,根据资料分析,这里所说的“肿疡”中,无疑地包括了某些体表性癌瘤在内,诸如皮肤癌、乳癌、甲状腺癌、阴茎癌、口腔癌、淋巴肉瘤等,正因为如此,在历史上受另医学影响较大的日本、朝鲜、越南等,至今称癌瘤为“肿疡。”现在最早的医书《内经》中,将癌瘤分为“筋癌、肠癌、骨癌”等,虽然这是以癌瘤的不同部位而命名的,并且认为癌瘤的病因是“营卫不通”、“邪居其间,久而内着”所致。在战国时期出土的《上海经》中,载有治疗瘿瘤的药物,如海藻、昆布等,这些药物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又如在公元7世纪成书的《晋书》中,有“初帝国有大瘤疾,使医割之”的记述,这是祖国医学文献中应用于手术治疗肿瘤的最早记录。
在古籍医书中,第一次使用“癌”字的宋朝东轩居土著《卫济宝书》,说到:“癌疾初发,却无头诸,只是内热痛……”元代朱震京在《丹溪心法》中也详细描述了癌症的病因及证候。至明代已开始“癌”字统称恶性肿瘤,如《外科启云》在“论癌发”中提出:“初起时不寒热疼痛,紫黑色不破,黑面先自黑烂,三十岁以后不慎房事积热所至,四十岁以上,血污气衰,厚味过所生,十全一二,皮黑者难治必死。”在文献中还可见到,古人习惯上将乳癌用“岩”字代替。这是因为古以岩、癌字意同而通用。如杨土瀛在《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中指出:“癌者,上高下低,如岩穴之关,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男子多发于腹,女子则多发于乳……”认识到,癌瘤者,临床上多呈坚硬固定的裨性肿块,表面高低不平,如“岩”穴之状,故名之。而在西方,癌症一词的英文是cancer,原意为解,表示癌瘤坚硬,并向四面扩展,形如蟹爪。不难看出,“英雄所见略同”。更有意思是“癌”字的构成。相传,古人造字的时候,“癌”字是按照鬼的脸谱勾画出来的,至今,人们还是望而生畏,谈癌色变。另一种传说是,“癌”字由“疒”、“品”、“山”三部分组成,意思是,品山的病(疒)——死症。当然,医学发展到今天,癌症并非在等于死亡。
癌症的治疗方法
治疗肿瘤有手术、放射线、抗癌药物、免疫及中医治疗等多种方法,应根据肿瘤性质、发展程度和周身状态加以选择。目前普遍认为恶性肿瘤应以综合治疗效果最佳。
(一) 良性肿瘤 一般采用手术切除。①良性肿瘤易发生恶变倾向者;或已发生恶变者,应尽早手术,连同部分正常组织整块切除。②良性肿瘤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者,如巨大甲状腺肿瘤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时,应紧急手术治疗。③良性肿瘤对劳动、生活及外观影响较大;或并发感染者,应择期手术治疗。④生长缓慢、无症状,不影响劳动的良性肿瘤,可定期观察。如肿瘤增大妨碍功能,影响外观,均宜手术切除。良性肿瘤切除时,应连同包膜完整切除,并作病理检查。部分良性肿瘤可采用放射、冷冻、激光等方法治疗。
(二)恶性肿瘤 根据肿瘤部位、组织来源、临床分期与病理学检查,选择相应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可按以下几种方法处理:①早期或原位癌,可作局部疗法消除瘤组织,绝大多数可行切除术;有的可用放射治疗、电灼或冷冻等方法。②肿瘤已有转移,但仅局限于近区淋巴结时,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射线和抗癌药物治疗。③肿瘤已有广泛转移或有其他原因不能切除者,可行姑息性手术,综合应用抗癌药物及其他疗法。实践证明,恶性肿瘤的治疗必须采取手术、放射线、中西医药物和免疫治疗的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手术治疗 是治疗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手段,尤对早、中期恶性肿瘤应列为首选方法,某些早期肿瘤经手术切除,可完全治愈、长期存活。常用手术种类:
1.根治性手术 适于早、中期癌肿。手术切除范围包括癌肿所在器官大部分或全部,并连同一部分周围组织或区域淋巴结的一次性整块切除。例如典型的乳癌根治术应切除全乳房,腋下和锁骨下淋巴结,胸大肌和胸小肌以及乳房邻近的其他软组织。
2.姑息性手术 对较晚期的癌肿,病变广泛或有远处转移而不能根治切除者,采取旷置或肿瘤部分切除的手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例如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并有远处转移,而局部肿瘤尚游离者可行姑息性切除;若局部已不能或不宜切除者,可行胃空肠吻合以缓解胃潴留。
无论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术,均应考虑手术创伤对全身或肿瘤发展的影响,重视适应证选择,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
放射治疗 利用射线对组织细胞中DNA促使变化,染色体畸变或断裂,液体电离产生化学自由基,终于会引起细胞或其子代失去活力达到破裂或抑制肿瘤生长。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和分裂期的细胞对电离辐射比较敏感而容易失活,因此恶性肿瘤可用放射线治疗。常用放射原有同位素(镭、60钴、137铯)、X线治疗机和粒子加速器(产生高能电子束,中子束等),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类方法。临床上首选放射治疗的肿瘤有:鼻咽癌、早期候癌、恶性淋巴瘤,尤文氏瘤、肺未分化癌等。乳癌、肺癌、食管癌、皮肤癌、宫颈癌、鼻窦癌等,大多在术后或术前施行放射治疗。某些肿瘤如黑色素瘤、纤维肉瘤、骨软骨肉瘤对射线不敏感,不宜用放射治疗。
射线对正常组织细胞有损害作用,尤其光辐射量增大 时容易损害造血器官和血管组织,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皮肤粘膜改变,胃肠反应等。
化学治疗 又称抗癌药治疗。主要适用于中、晚期癌肿的综合治疗。临床上对绒毛膜上皮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化疗效果较好;对其他恶性肿瘤,化疗可辅助手术或放疗。纤维肉瘤、脂肪肉瘤等化疗不敏感。
抗癌药种类繁多。按其作用机理分为五类:①影响核酸合成,如氟尿嘧啶、甲氨喋呤、阿糖胞苷、巯基嘌呤、羟基脲等。②影响蛋白合成,如长春新碱、门冬酰胺酶等。③直接破坏DNA,如氮芥、噻替哌、环磷酰胺、白消安、丝裂霉素、博菜霉素、丙正胺等。④嵌入DNA中干扰模板作用,如阿霉素、柔红霉素、光辉霉素、丙脒腙等。⑤影响体内激素平衡,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此外,还有作用机理尚不确定的,如抗癌锑、斑螯素等。按其对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可分为:①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即对增殖周期各阶段起作用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噻替哌、阿霉素等。②周期特异性药物,即仅增殖某阶段起作用药物,如甲氨喋呤对S期细胞有效,长期新碱对M期细胞有效。何谓细胞增殖周期? 系指肿瘤组织内有较多的细胞处于增殖状态。细胞增殖周期有四个阶段:①G1期为DNA合成后期;M期为有丝分裂期。经此周期,每个细胞就变成二个子细胞。然后有细胞细胞又进入G1期继续增殖;有的细胞处于G0期增殖,但仍有增殖份裂能力,可能转入G1期;有的细胞则趋向老化死亡。了解药物与细胞增殖周期的关系,可以用打击不同的阶段细胞的几种药物联合;或按细胞增殖周期先后使用周期特异性药物和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称为序贯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例如,对大肠癌可用氟尿嘧啶 、长春新碱和环磷酰胺联合。对肺癌可先用大量环磷酰胺,后用甲氨喋呤。一般认为:瘤体小,倍增时间短,患者情况较好,可用较大剂量。晚期瘤体大,倍增时间长,患者情况差,剂量宜小。
抗癌药物给途径一般是静脉点滴注或注射、口服、肌肉注射等全身用药方法。为了增高药物在肿瘤局部的浓度,有时可作肿瘤内注射、动脉内注入或局部灌注等。近年来采用导向治疗及化疗泵持续灌注经疗等方法,即可保持肿瘤组织内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又可减轻全身的不良反应。
由于抗药物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的损害,用药后可能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常见的有:①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如白细胞降至3.0×109/L、血小板降至80×109/L时须暂停治疗。为预防、治疗白细胞、血不板减少,可在化疗同时给予鲨肝醇、利血生、核苷酸等。②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等化道反应,可对症处理或用药前给氯丙嗪等。③毛发脱落。④免疫功能降低,病人容易并发细胞或真菌感染。一般情况下,第一疗程后隔2-3个月,待血象恢复正常时,方可第二疗程治疗。
免疫治疗 能过机体内部防御系统,经调节功能达到遏制肿瘤生长的目的。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很多,可分为主动、被动和过继免疫,并进一步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
1.特异性免疫治疗 用患者的肿瘤切除标本,经麻疹疫苗、化学药物或放射线等处理后,制成肿瘤细胞悬液或匀浆,加完全或不完全佐剂成瘤菌,进行自体或异体主动免疫。大部分病人治疗后主观症状得到改善;部分病人生存期有不同的程度 延长;少数病人瘤快缩小,转移灶消退或癌性腹水消失。
2.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常用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麻疹疫苗等接种(主动免疫)。可用转移因子、干扰素、胸腺素、白细胞介素Ⅱ以及左旋咪唑、中药待治疗。目前应用较广泛,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目前大多采用辨病与病与辩证相结合的方法,即用现代医学明确肿瘤诊断,再进行中医四诊八纲辩证论治。治则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利湿逐水、活血化瘀、扶正培本等,既可攻癌,又可扶正;既可缓解症状,又可减轻毒性作用等。常用的药物:如喜树硷、地龙、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姑、莪术、三尖杉、壁虎、斑蟊、癞蛤蟆等。如喜树硷对对胃癌的疗效较好。山慈姑提取秋水仙硷对乳癌、白血病有效。用中药补益气血、调理脏腑。配合化疗、放疗或手术后治疗,可减轻副作用和改善全身状态。
以上各种治疗方法,各有其治疗效应,又各有不足之处。因此,多数恶性肿瘤需要综合治疗。施行综合治疗时,应根据肿瘤的性质和发展程度,选用最有效的疗法,同时须考虑此种疗法对整个机体的影响,并选用其他疗法辅助,取长补短和扬长避短,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