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癌症预防 > 饮食防癌 >

癌症防治的几大误区

2009-07-14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都知道梅艳芳和李媛媛因同一种绝症而离开世界。无数人为之痛惜之余忽然想到了自己:年龄相仿、经历相仿、症状相仿——特别在当下上海的肿瘤发病率达到1%的态势下,虽然这样的联想并不科学,但资料显示的结果依然让许多人心有余悸:此类病症在我国每年有13万新发病例,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我国每年约有5万患者死于宫颈癌。

5万人的遽逝,就是5万个家庭的破碎,如果累积计算,10年来至少已有50万个家庭遭受重创,这是一组让人不能不为之震惊的数字。

为此,本刊特邀上海医学会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主任狄文教授来谈谈女性的保健。

“诊治”的偏见

问:不少女性常常有一些生理期乳房肿痛、白带增多或有异味等现象,认为这是正常的,通常不会去医院检查。请问,这种做法对吗?

狄文教授(下简称“狄”):这是一个误区。妇科疾病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发病隐匿,症状模糊。如以大众化程度最高的乳腺癌为例:初发症状很像“小叶增生”或女性生理期乳房肿痛,如做乳房检查也恰巧发现“小叶增生”,那就容易引起患者的麻痹;又如宫颈癌,初发症状也很容易和其他妇科疾病症状相混淆,白带增多或有异味、接触性出血等,也是其他妇科疾病的“共有症状”,这就会产生一种常见现象——“拖”,许多女性不愿意到医院去检查,在诊治上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但我们在临床上面临最常见的遗憾就是:等到确诊已是癌症中晚期了。不仅治疗成本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预后不佳。俗话说:及时缝一针,可以省九针,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早期诊治可以挽救并延长很多人的生命,我们现在门诊还可以见到许多60年代甚至50年代的老病人来随访,她们当年都是我们老主任的病人,现在,老主任离去了,他们的病人倒还健康地活着,可见只要及时诊疗,肿瘤患者的存活率是可以很高的!所以,医学不仅仅是解除病灶,最高的境界应该是“预防医学”。我们的医学教学模式应该从仅仅培养“治病的医生”,渐渐转移到培养“防病的医生”。

“晚育”的偏见

问:以前教育部规定,大学生就学期间不准结婚,但是现在开禁了。这与女性健康有关系吗?

狄:我们过去片面地强调“晚育”,岂知片面地“晚育”恰恰影响了“优生优育”。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究竟是多少?应该是22岁-25岁,也就是大学刚毕业那阵子生育的孩子,质量最高。我长期在妇产科第一线工作,我发现,不少女性在35岁时想生孩子,但是医生却告诉她已经错过了最佳生育期,这是很令人难过的事情。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