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简介
2009-07-15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死亡率波动在每十万人20-24之间,已成为农村第一位死因,城市第二位死因。我国每年发病例数占全世界43.7%。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为多,男女之比为3~5∶1。原发性肝癌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四个高发点为:江苏启东海门,福建同安,广东顺德,广西扶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原发性肝癌高发区人群的HAg阳性率较低发区为高,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Ag阳性率又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原发性肝癌有时可出现家族聚集现象,多系共同生活并有血缘关系,许多学者认为家族聚集的原因可能系由于病毒性肝炎的母子垂直传播引起。
本病起病隐匿,但一旦出现症状,则发展很快,过去认为其自然病程约为2~6月,故有“癌王”之称。现认为其自然病程约为24个月,近年来经甲胎蛋白普查,早期发现的病例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亚临床原发性肝癌。按原发性肝癌的发展可分为:①亚临床前期,指从病变开始至作出亚临床原发性肝癌诊断之前,患者无症状与体征,临床难以发现,平均约10个月左右。②从亚临床原发性肝癌诊断建立至出现症状之前为亚临床期,患者仍无症状与体征,瘤体约3-5厘米,诊断仍较困难,多属AFP普查发现,此期平均为8个月左右。③一旦出现原发性肝癌 临床表现,已至中期,此时,病情发展很快,不久可出现黄疸、腹水、肺转移以至广泛转移及恶病质的晚期表现、中、晚期共约6个月左右。原发性肝癌发展至晚期时,瘤体直径已达10厘米左右,难以治愈。
临床表现: 肝区疼痛,肝脏肿大,血管杂音,门静脉高压征象,黄疸,进行性消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有低血糖症等并发症。属于中医学的"积聚"、"癥瘕"、"黄疸"、"鼓胀"、"胁痛"等范畴。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原发性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继发感染。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早期可以手术切除,一部分病人可以长期存活,但是术后复发的比例很高,提倡定期复查和长期中药、免疫治疗以降低复发、转移的危险。中晚期病人手术无法切除而一般情况尚允许的时候,可以选择多种局部疗法综合治疗,如肝动脉化疗栓塞(俗称介入治疗)、放射治疗、超声刀聚焦(俗称海扶刀)、瘤内酒精或药物注射、射频治疗,并结合中医药、免疫治疗等等,部分病人也可取得不错的疗效。有些早期病人如果因年龄大或合并其他身体疾病不能承受手术的,也可以尝试局部治疗和中医药、免疫疗法相结合的方案。
本病起病隐匿,但一旦出现症状,则发展很快,过去认为其自然病程约为2~6月,故有“癌王”之称。现认为其自然病程约为24个月,近年来经甲胎蛋白普查,早期发现的病例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亚临床原发性肝癌。按原发性肝癌的发展可分为:①亚临床前期,指从病变开始至作出亚临床原发性肝癌诊断之前,患者无症状与体征,临床难以发现,平均约10个月左右。②从亚临床原发性肝癌诊断建立至出现症状之前为亚临床期,患者仍无症状与体征,瘤体约3-5厘米,诊断仍较困难,多属AFP普查发现,此期平均为8个月左右。③一旦出现原发性肝癌 临床表现,已至中期,此时,病情发展很快,不久可出现黄疸、腹水、肺转移以至广泛转移及恶病质的晚期表现、中、晚期共约6个月左右。原发性肝癌发展至晚期时,瘤体直径已达10厘米左右,难以治愈。
临床表现: 肝区疼痛,肝脏肿大,血管杂音,门静脉高压征象,黄疸,进行性消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有低血糖症等并发症。属于中医学的"积聚"、"癥瘕"、"黄疸"、"鼓胀"、"胁痛"等范畴。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原发性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继发感染。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早期可以手术切除,一部分病人可以长期存活,但是术后复发的比例很高,提倡定期复查和长期中药、免疫治疗以降低复发、转移的危险。中晚期病人手术无法切除而一般情况尚允许的时候,可以选择多种局部疗法综合治疗,如肝动脉化疗栓塞(俗称介入治疗)、放射治疗、超声刀聚焦(俗称海扶刀)、瘤内酒精或药物注射、射频治疗,并结合中医药、免疫治疗等等,部分病人也可取得不错的疗效。有些早期病人如果因年龄大或合并其他身体疾病不能承受手术的,也可以尝试局部治疗和中医药、免疫疗法相结合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