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大提出小乳腺癌早发现新指标
2009-07-15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早期诊断乳腺癌是提高病人生存率的关键。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副主任医师杨光主持的一项课题《乳腺肿瘤的微血管密度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相关性研究》,提出应用免疫组化技术(CD34)探讨微血管密度与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CDFI)血流参数的相关性研究,为CDFI应用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提出了病理形态学基础和量化诊断指标。本项研究日前通过了专家鉴定。
B超在以往对乳腺癌的普查和筛选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对小于2厘米的乳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着局限性。应用CDFI检查乳腺肿瘤不仅能对肿瘤内的血流信号进行定性分析,而且能根据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与B超相比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但单纯根据病灶内有无血流信号来鉴别肿瘤的性质有其局限性。杨光等自1996年开始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1997年至1999年期间对46例小于2厘米的乳腺肿瘤患者进行了如下系列研究:B超对良恶性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CDFI对良恶性乳腺肿瘤内血流信号、血管分布状态的检测,比较研究CDFI血流分级程度对判别乳腺肿瘤性质的价值;CDFI测量肿瘤内部动脉参数,比较研究良恶性乳腺肿瘤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cm/s)]、阻力指数(RI),寻找最佳Vmax临界值;进行单纯B超与B超 CDFI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准确率的比较研究;根据肿瘤血管再生理论,首次提出应用CD34方法进行小于2cm肿瘤的微血管密度检测,与CDFI血流参数进行相关性研究,为CDFI应用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找出病理形态学基础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CD34方法测量良恶性乳腺肿瘤微血管密度与CDFI血流分级相关关系显著且呈正相关,恶性组等级相关系数为0.612,良性组等级相关系数为0.843;彩超血流分级程度≥Ⅱ级和Vmax>12cm/s可作为CDFI诊断小乳腺癌的量化指标。本组两项指标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6.96%、91.30%、89.31%及86.96%、82.61%、84.78%;B超 CDFI较单纯B超应用于小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从73.91%、69.57%、71.74%提高到95.65%、91.30%、93.48%。
B超在以往对乳腺癌的普查和筛选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对小于2厘米的乳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着局限性。应用CDFI检查乳腺肿瘤不仅能对肿瘤内的血流信号进行定性分析,而且能根据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与B超相比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但单纯根据病灶内有无血流信号来鉴别肿瘤的性质有其局限性。杨光等自1996年开始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1997年至1999年期间对46例小于2厘米的乳腺肿瘤患者进行了如下系列研究:B超对良恶性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CDFI对良恶性乳腺肿瘤内血流信号、血管分布状态的检测,比较研究CDFI血流分级程度对判别乳腺肿瘤性质的价值;CDFI测量肿瘤内部动脉参数,比较研究良恶性乳腺肿瘤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cm/s)]、阻力指数(RI),寻找最佳Vmax临界值;进行单纯B超与B超 CDFI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准确率的比较研究;根据肿瘤血管再生理论,首次提出应用CD34方法进行小于2cm肿瘤的微血管密度检测,与CDFI血流参数进行相关性研究,为CDFI应用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找出病理形态学基础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CD34方法测量良恶性乳腺肿瘤微血管密度与CDFI血流分级相关关系显著且呈正相关,恶性组等级相关系数为0.612,良性组等级相关系数为0.843;彩超血流分级程度≥Ⅱ级和Vmax>12cm/s可作为CDFI诊断小乳腺癌的量化指标。本组两项指标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6.96%、91.30%、89.31%及86.96%、82.61%、84.78%;B超 CDFI较单纯B超应用于小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从73.91%、69.57%、71.74%提高到95.65%、91.30%、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