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肿瘤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
2009-07-17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肿瘤疾病,在颌面部肿瘤中,其发病率非常高。由于腮腺所处的特殊颜面部位,神经分布异常复杂,血运也比较丰富,这无疑给手术本身带来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术前术后护理也比较复杂。我科自2004年12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44例腮腺肿瘤患者。对手术患者配合精心的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25岁~70岁,其中恶性肿瘤7例,良性肿瘤37例。
2 术前护理
2.1 一般护理 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做好入院宣教,准确测量生命体征,对血压高、血糖高、心电图异常等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使患者尽快达到适应手术。
2.2 心理护理 由于腮腺肿瘤患者面颊部都有不同程度大小包块隆起,影响患者外观,再者患者对于术后的效果是否有并发症、后遗症等,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所以应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减压的方法,如对环境的适应、医护人员的了解、手术的方法介绍、疾病的宣教等,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1]。
2.3 专科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腮腺导管开口于口腔。因此保持口腔清洁尤为重要,术前检查患者有无龋齿或口腔疾患,如有该疾病应及时治疗。术前给口灵或复方洗必泰漱口,预防口腔炎及溃疡的发生。
2.4 术前准备 充分的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的必要条件。当通知手术后,我们应认真地制订护理计划,并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解释手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麻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保持情绪稳定、保暖、保持良好的睡眠、预防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等,同时对术中与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防治措施也应有正确的估计。手术前做好术区备皮、剃发至患者耳后4指。男患者剃胡须,女患者询问月经是否来潮,并在术晨将头发梳到健侧,充分暴露手术部位,术前应全面了解病史,做好全身检查,根据手术的性质与麻醉的需要,完善术前的各项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免疫系列、肝功能、X线照片、B超、心电图及其他特殊检查,确保次日手术的顺利进行。
3 术后护理
3.1 卧位 全身麻醉患者未清醒者,应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口角置弯盘,使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易于流出防止分泌物吸入气管或污染伤口,引起患者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局部麻醉术后给予半卧位,以利于减轻头部充血、局部肿胀、有利于伤口分泌物、积血、积液的引流。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因为口腔手术范围广、时间长、创面大且靠近颅底及呼吸道,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有可能引起喉头水肿,出现声嘶、呼吸不畅,故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面色、口唇颜色、有无烦躁不安出现,及时吸出口腔分泌物。密切观察呼吸是否平稳、频率是否正常、呼吸道是否通畅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3.3 伤口观察 注意创口的渗血、出血情况,由于颌面颈部血管、淋巴管丰富,术后创口渗出液较多,术后多留置伤口引流管,应在术后注意观察引流液及伤口敷料渗血性质及量,保持伤口引流通畅,做好记录。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减轻血肿,确保有效负压引流切勿扭曲引流管,压迫阻塞和脱出等。保证伤口敷料加压包扎的正确与松紧适度,腮腺肿瘤切除术后敷料加压包扎时间长,一般需要2周~3周,正确适度的局部加压包扎可促进残余腺体萎缩,减少涎瘘的发生。如敷料包扎过紧,可引起头痛不适,影响进食、睡眠、眼睑、颜面部肿胀,甚至呼吸困难,包扎期间随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血供及循环是否正常。
3.4 伤口疼痛护理 因手术创伤、加压包扎所致。若包扎太紧可适当放松;手术后取半卧位,减轻头部充血、组织水肿、减轻疼痛;告诉患者疼痛的原因及持续时间,指导患者减轻疼痛的方法:如聊天,必要时给予止痛剂和镇静剂[2]。
3.5 饮食护理 手术后伤口加压包扎,导致患者伤口疼痛,张口及咀嚼困难,患者因此减少进食,可告诉患者这是暂时性的,松开包扎后可恢复。在此期间进高热量、高蛋白、无渣不含纤维素的温凉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勿食酸性食物,尽量减少咀嚼,少食多餐,因进食少容易引起口腔炎症及营养不足,护理上给予口腔护理,用口灵漱口液或洗必泰漱口液漱口。
3.6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6.1 涎腺瘘 多因腮腺术中残留腺泡结扎不彻底,引流不畅,尤其是术后加压包扎失误引起,多发生于术后3天以后,故术后应加压包扎1周,包扎期间随时观察患者面部血供及循环是否正常;拆线后仍应加压包扎1周~2周,同时术后可口服山莨菪碱,抑制涎液分泌。
3.6.2 味觉出汗综合征 症状指术后3个月~6个月可出现。当咀嚼饮食或刺激分泌唾液时,术侧局部出汗并伴有发红现象,多数患者感觉不适,可能与手术中刺激神经、术后局部肿胀压迫神经及瘢痕粘连等因素有关,应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忌食酸性或刺激性食物,肿胀消退即可恢复,44例中,其中2例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均在术后10个月恢复。
3.6.3 面神经麻痹 引起的原因在于腮腺与面神经在解剖上密切相连。术后可用丹参、维生素B1、维生素B12注射液、烟酸等增加面神经周围微血管的供血量,改善局部微循环,营养神经,用针炙、理疗、推拿、热敷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