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哈萨克族癌症军嫂力挽汉族白血病患儿生命!
2009-07-22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和“儿子”潘春旭在一起时,哈丽娅的精神会比平时好很多。
由于病情的缘故,抵抗力很差。哈丽娅必须一直戴着口罩。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她才取下口罩
天山网讯(记者王晶晶 李远新实习生纵雪梅摄影报道)从今年2月以来,身患癌症的46岁哈萨克族女士哈丽娅奔波往返于乌鲁木齐市、奎屯和伊宁三地,为她的16岁汉族“儿子”潘春旭筹集医药费。而在42天前,哈丽娅和潘春旭才第一次见面,此前,他们都是电话联系。
相识缘于一篇报道
哈丽娅家住奎屯,身患癌症;潘春旭家住伊宁,身患白血病。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是什么让他们成为一对“母子”?
哈丽娅原来是一名军嫂,不幸身患癌症后,丈夫为了照顾她,两年前转业到地方工作。丈夫每月1000元的工资是全家的收入,其中一多半要用在她的治疗上,而她靠翻译俄语资料有些微薄的收入。
哈丽娅和潘春旭的相识,缘于一篇伊宁报纸的报道。
去年8月,哈丽娅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救助白血病孩子的报道,报纸上孩子那渴望生存的眼神深深刺痛了哈丽娅,这个孩子就是潘春旭。
“我也是一个重病患者,我也曾在生死边缘挣扎,所以我很能体会他的感受。”哈丽娅说。随后她打电话到伊宁的这家报社,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记者,希望能给生病的孩子一点帮助。
当时,经过媒体报道,伊宁市民纷纷慷慨解囊,潘春旭已经入院接受治疗,其父潘贵禄也就没想去麻烦远在奎屯的哈丽娅。
直到11月中旬,因医疗费用尽,潘春旭被迫出院,一番求助无果的潘贵禄在绝望中想到了奎屯的哈丽娅。“给哈丽娅大姐打电话是我当时能想到的最后办法了,如果不行也算我为儿子尽了全力,其实就没抱希望。”潘贵禄说。
潘贵禄说,电话中,哈丽娅和其他帮助他们的人不同,除了热情外,她对照顾危重病人很有经验,教给他很多护理知识。“那一次,是我跟我‘妈’第一次通话,她说她也是个重病人,她现在很好,鼓励我也要像她一样好好活下去。”潘春旭说。
那次通话后,哈丽娅对潘春旭的病情有了初步了解,她又打电话到潘春旭曾经住过的在伊宁市的解放军第十一医院了解病情,咨询了几位医院专家后,她明确了帮助潘春旭的办法:要想救孩子,首先要让他到乌鲁木齐的大医院就医。
去年12月,哈丽娅毅然停掉了自己的透析治疗,将钱攒下来,一边多方打听乌鲁木齐的医院,一边准备去伊宁看望潘春旭。
今年1月11日,哈丽娅踏上了替潘春旭联系医院的征途,她的第一站在自治区一家三甲医院,该院血液科主任了解了孩子的病情后告诉哈丽娅:孩子的病情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建议做一些满足孩子心愿的事。
听到这个消息,哈丽娅心头一震,怎么办?难道看着一个花季少年就这样失去生命?
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天里,越来越多的医生建议给孩子保守治疗。哈丽娅常常在班车上流着眼泪回到奎屯,但她从没想过放弃。
2月16日,哈丽娅找到了自治区中医医院血液科的白主任。白主任听了哈丽娅的话后被触动了:“可以,你先去看看孩子,我马上给你写住院单。”
初次见面泪流满面
在联系医院的这些天里,哈丽娅每隔三五天就会给潘春旭打个电话聊天,问他的身体状况。“电话里,儿子的声音很洪亮,听不出是个生病的孩子,可见到他时,反差特别大。”哈丽娅说。
2月18日,安顿好医院的事,坐了8个小时的长途车,哈丽娅来到伊宁市。一下车,她直奔解放军第十一医院,向潘春旭的主治医生详细了解他的病情,第二天中午,她赶往潘春旭家。
潘春旭家位于城乡接合部,公交车并不能开到家门口,必须徒步走大约1公里的路程,跨过一条沟,走过一条结了薄冰的小渠。连日的颠簸,哈丽娅本身就浮肿的下肢酸胀难忍,头晕更是让她步履艰难。
低矮的房子,两张床、一口锅是这个家的所有家当,房间很冷,被褥很单薄,潘春旭蜷缩在床上,脸色苍白,衣服上都是破洞。哈丽娅握着潘春旭的手,泪水浸湿了衣衫,“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感染,而感染对于他这种病是致命的。当时我就下定决心,尽快把孩子接走。”哈丽娅说,孩子的身体状况已经不能坐长途车,必须乘飞机前往乌鲁木齐。
2月21日,在伊宁市慈善总会等单位的帮助下,由哈丽娅护送,潘春旭乘飞机抵达乌市。
那是潘春旭第一次坐飞机,但最让他记忆深刻的并不是飞机上的新奇事,而是哈丽娅的眼泪。
因为潘春旭身患重病,移步艰难,上飞机时,机场为他们开辟了绿色通道,在所有人都登机后,专门为他们留了4分钟时间上飞机。在候机厅里,哈丽娅对帮助他们的人充满感激,流着泪上了飞机;飞机上,潘春旭反应太大,不停呕吐,她一边抹眼泪一边给他清理;出机场时,潘春旭没有用轮椅,自己走着出机场,哈丽娅感动得流下了泪。
“我妈以前老流眼泪,可从我住进医院开始,她哭得越来越少,她为我受了很多委屈。”潘春旭说。
艰难筹备募捐活动
此时,伊宁市慈善总会在一次为7名白血病患儿的募捐活动中,又为潘春旭募捐了两万多元。“进医院就开始化疗,每天的费用都在1000元左右,这些钱只能维持到3月10日左右,要想办法为孩子筹药费。”哈丽娅想。
自己长年生病,再加上正在按揭的房子,哈丽娅还欠着8万多元的外债,单凭自己的力量很难给予潘春旭实质的帮助。沉重的心理负担,加上多日的劳累,2月22日,在自治区中医医院,哈丽娅晕倒在潘春旭的病床前。潘春旭吓坏了,大喊:“妈,你咋了,你走了我咋办?”
经过抢救,哈丽娅脱离了危险。那也是潘春旭第一次喊哈丽娅“妈妈”。
这时,哈丽娅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新疆军区文工团军旅笑星、新疆 “慈善大使”高建新,她决定邀请高建新和一些演员去各个单位答谢他们对潘春旭的帮助,并以此来募集更多善款给孩子治病。
经过联系,大家都愿意义务参加这次募捐活动,但7人来回的机票钱高达8000元。“我当时想,如果这次募捐活动成功了,至少孩子下一期化疗的费用就不用发愁,机票钱我自己来出。”哈丽娅说,她先拿着爱人的工资卡去透支了4个月的工资,然后又去邻居家借了两千元钱,提前半个月订好了机票。
随后,她从自治区慈善总会办好相关手续,2月24日哈丽娅第二次来到伊宁办理相关募捐手续,并把募捐活动定在了3月20日。
3月12日,她再次来到伊宁联系相关单位,大家都被她的行为所感动,纷纷表示愿意帮助潘春旭。
一周后,哈丽娅第四次来到伊宁,在她最后落实募捐事宜时,风言风语传来,“哪有这么好的人?”“哈丽娅肯定是通过白血病小孩为自己赚医药费”。
而更让哈丽娅措手不及的是,当地一些原本答应合作的单位因为一些原因取消了约定。
那天,一个人回到宾馆后,无助的哈丽娅在房间放声大哭。
3月19日,霍尔果斯口岸方面告诉哈丽娅,募捐活动可以如期举行。当晚,她在从伊宁回奎屯的车上打了60多元的话费。
回忆当时的情形,高建新说:“当时我们一方面担心这么好的募捐活动会被取消,另一方面就是怕哈丽娅的身体承受不了。”
下了长途车,情绪激动的哈丽娅眼前一黑,跌倒在路边,是好心人将她送回了家。丈夫心疼地说:“哈丽娅,我不能没有你,你看这两个月,为了孩子的事,白头发多了很多。”
那一夜,哈丽娅一夜没睡,凌晨两点,她给同去募捐的高建新等人打电话,“我决定,募捐活动如期举行,明天机场见。”同时,她也答应丈夫,这次募捐后,对于潘春旭的帮助,要视她的身体情况而定。
3月20日,哈丽娅如约出现在乌鲁木齐机场,高建新回忆当天的情景:“她的眼圈发黑,脸色蜡黄,看起来特别虚弱。”
这次募捐活动共筹集了近4万元善款。
这份亲情超越血缘
由于每天必须在家里吃药、接受治疗,每次来乌鲁木齐,哈丽娅会在早晨9点坐大巴车从奎屯出发,12点到达乌市,在车站她会预先买好最后一班回奎屯的车票。12时20分左右到达医院,和外地来的专家讨论完潘春旭的病情后,她又来到病房照顾潘春旭吃完中午饭,孩子睡午觉时,她稍作休息,等下午上班时间,她又要奔波着替孩子跑善款。
昨天,刚和南京来的专家谈完儿子的病情,哈丽娅显得异常疲惫,“医生说,还要20万才能把孩子救活。”她说。
3月27日,在伊宁的募捐活动筹集的钱打到了潘春旭的医院账户上,这些钱都是募捐单位先打到自治区慈善总会的账户上再转到医院账户上,还有两千多元未到账。这些钱,只够潘春旭做一次化疗。
哈丽娅给潘春旭规定,每天早晨10点和晚上7点必须给她打电话,汇报一天的治疗情况,身体有任何不舒服,都要先告诉她,因为要留给她足够的时间来看儿子。
哈丽娅每天睡觉前都把手机放在枕边,一是害怕自己突发疾病可以打120,二就是担心潘春旭出意外。
潘春旭住院期间,血液科的很多病人都以为哈丽娅是他的亲妈。病友艾力肯告诉记者,病房里一位退休老干部说:“这个哈萨克族女士真的很伟大,她不顾自己的安危帮助一个汉族孩子,我们都担心哪天她累倒了,咋办?”
无法生育却有五子
许多人都会心存疑问,是什么让哈丽娅这样一个癌症病人,无私无畏地帮助一个白血病的孩子?“我也曾在死亡线上挣扎,现在数着天数过日子,我知道人能活着,这种感觉有多美好,所以我要尽我所能延长他的生命,他还那么小,他的生命比我的珍贵。”哈丽娅说。
哈丽娅的主治医生说,目前,对哈丽娅的保守治疗只能减少她的病痛,他很支持哈丽娅帮助潘春旭,因为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有利于延长哈丽娅的生命。
哈丽娅的手机彩铃是一首《感恩的心》,她很喜欢这首歌,她总说:“是部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在我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我会一直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直到做不动为止。”
哈丽娅由于身体原因没有自己的亲生子女,但潘春旭却是她的第五个孩子,其他4个都是部队的战士。
哈丽娅随军17年,每年4月份新兵入伍,她都会找来新兵们的资料,发现家庭条件困难的就重点帮助。
2005年,奎屯武警战士韩涛为救人不幸牺牲。哈丽娅得知这个情况后收养了韩涛的弟弟,还给韩涛的父母找了工作,帮他们在奎屯安了家,连他家的马桶都是她和丈夫两人亲手装的。
现在,潘春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哈丽娅妈妈歇歇,让她继续治疗。
潘春旭的父亲说:“再这样坚持下去,我担心拖累了大姐,看着身体越来越差的大姐,我心里特别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