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胃癌的经验和体会
2009-07-24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胃癌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数病人发现时疾病已处于中晚期,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证型与分期,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明确诊断后,应首先争取手术,并配合中医中药。不能手术者,则采用中西医药结合的方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或以中医中药为主,西医西药为辅,或以西医西药为主,中医中药为辅。中医中药治疗可贯彻于胃癌治疗的全过程,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一、胃癌的分期与治疗原则 胃癌分四期,多数学者认为:第一期和第二期以手术为主,以中药、化疗为辅;第三期以手术切除病灶,用多种药物联合化疗和中医药等综合治疗;第四期以中医中药治疗为主、化疗为辅或以中医中药、抗癌化疗为主,即标本兼治,攻补结合,以补助攻,重攻兼补,祛邪扶正。手术后病人,多采用健脾理气法,常选用党参、白术、茯苓、黄芪、沙参、麦冬、陈皮、木香、甘草、麦芽等药物,亦有在术后治疗中坚持常用贝壳类药物,如煅瓦楞、牡蛎、海蛤壳等,可起“消散”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它们含有碳酸钙及硒等微量元素,可以抑制癌细胞的能量代谢,同进可以钙化病灶,使其不易扩散转移。与化疗配合,则多采用健脾益肾法,常选用党参、白术、茯苓、砂仁、薏芯仁、焦六曲、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补骨脂等药物,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在保护骨髓的造血功能、激发机体的免疫状态和提高化疗药物的抑癌作用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
在化疗和放疗的同时,产生脾胃不和、气血二亏和热素养过盛、煎灼阴液的症状,则应采用健脾和胃、补气养血、清热解毒、生津润燥的方法。健脾和胃多选用香砂六君子汤、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补气养血药物选用北黄芪、党参、何首乌、女贞子、旱莲草、生地黄、紫河车、阿胶、龙眼肉等;清热解毒、生津润燥多选用金银花、连翘、山豆根、射干、板蓝根、蒲公英、黄连、牡丹皮、知母、沙参、生地黄、天麦门冬、石斛、天花粉、玉竹、西洋参等药物。 二、胃癌的治疗应辨证与辨病结合 胃癌属中医脾胃病之一,但不能以一般的脾胃疾患论治。因为胃癌的症状表现除纳化升降失常以外,还有特定的病灶,即癌肿,这一点是必须注意的。应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体现扶正与祛邪的治疗特点,又能达到祛除病邪之目的。同时应认识到,胃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与整体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治疗中既在遵循又不可拘泥于早期以攻为主、中期攻补兼施、晚期以扶正为主这一般规律,而应紧扣胃癌本虚标实之病机,大凡以攻补兼施这一原则为善,尤其是发展至脾肾阳虚的晚期胃癌,这一治疗特点更为重要。若不遵守这一治疗原则,单用经动物实验筛选有效药物,无论单味或复方,皆无显效可望。扶正法包括益气健脾法、养胃生津法、宽中理气法、温补脾肾法等;益气健脾法常用异功能、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养胃生津法多采用沙参麦门冬汤、增液汤加减;宽中理气法多采用香砂宽中汤、玉隔宽中散加减;温补脾肾法多采用附子理中汤、金匮肾气丸加减、祛邪法包括化痰软坚法、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等;化痰软坚法我采用平胃散、二陈汤、海藻玉壶汤加减;活血化瘀法多采用桃红四物汤、三棱丸等加减;清热解毒法多采用五味消毒饮等加减。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又证明,扶正药物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提高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的防御功能,有利于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从而控制和消灭肿瘤。祛邪药物能抑制病源性微生物,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亦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益气健脾药物配合解毒化瘀治疗胃癌病人,能促进纤维组织软化,疏通血管闭塞,改善循环,对防止或减少瘤栓的形成和肿瘤转移具有意义。 三、胃癌的治疗中特别注意“胃气” 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胃癌的用药特点。这一特点是其主要病变在消化道所决定的。胃败不耐受纳乃其突出之症状。“胃气一败,百药难治”。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尽可能地选用味单效兼、双功俱备的药物,以达药味少、剂量轻、胃腑得以容纳而不失其效之目的。反之,药伍庞杂、胃腑不耐,便无取效可言。若辨证为痰气凝滞或脾胃虚寒之胃癌,即使见有瘀血之候,亦不轻投桃红四物,而处以既能消食化积亦能散瘀行滞之焦山楂、生莪术等兼而治之等等。
四、注意归经与引经在胃癌治疗中的运用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选择一些引入肝经或归脾胃经的药物,亦为胃癌用药之一大特点。诸如八月札、枳壳、木香、佛手、枸橘李、川楝子、郁金、青陈皮这类归肝经的药物,具有疏泄肝木、调和脾土之功。肝木的疏泄条达,有助于脾胃之气的纳化升降与经络之气的通畅而逐步达到消肿瘤之目的。实验研究证明该类药物具有调节人体植物神经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消化功能和杀死癌细胞的作用。
(编辑:刘辉)收 藏 到 网 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