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癌症种类 > 胃癌 > 胃癌注意事项 >

超选择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

2009-07-24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对肝癌进行局部化疗栓塞及核素导向治疗,正在改善患者的预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中、晚期肝癌最常用及主要方法,文献报道术后1年生存率为44%~66%,近年来放射性核素结合栓塞治疗肝癌取得一定的疗效。  研究者应用32P胶体-LUF混悬液经肝动脉灌注介入治疗,由于放射性磷酸铬是目前用于治疗肿瘤较理想的核素之一,它具有纯β射线的特点,射线对癌细胞通过辐射生理效应,导致肿瘤细胞死亡,达到治疗作用;β射线作用距离短,可保护病变外的正常组织不受损伤,从而副作用小,并有利于对病变组织均匀照射,作用效果可靠,而且容易防护,全身辐射剂量小对造血系统和肝功能损害小。32P胶体有较长的半衰期一次性治疗作用时间长特点,可延长肝介入时间,减少肝介入次数。碘油是目前最理想的栓塞剂,它不但能栓塞肿瘤内小动脉,而且能作为载体,将药物注入肿瘤血管,碘油粘稠度较低,易经血管灌注并能随血流前行至10~100 μg直径微动脉中停留,防止32P胶体在微循环海潮式灌注时所受的冲刷廓清作用,保证其在癌区滞留较长时间地持久作用,增加了药物抗癌作用。  技术特点是将导管超选至肿瘤供血动脉,用碘油作为药物载体,即可栓塞全部动脉肿瘤血管,病变周围正常的小动脉(是肿瘤侧支形成的根源),经肝实质和通过门脉交通支栓塞门静脉分支,又可使32P胶体载入瘤体内,部分病人注入化疗药,然后再注入碘油,这样32P胶体-LUP在栓塞肿瘤血管变得均匀,32P胶体在肿瘤血管内吸收缓慢,而发挥持久作用,同时碘油甚至不吸收,建立侧支血供不容易或被阻断,阻断了门脉供血或供应减少。32P在肿瘤内高度集中,越是生长活跃、代谢旺盛的组织内分布越多,同时微血管被阻塞,加上磷酸铬颗粒本身粘附作用,肿瘤内又缺乏网状内皮系统,这些均延缓32P的排泄,同时局部发生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缺氧又增加瘤细胞对32P敏感性,加快瘤细胞的死亡过程,发挥栓塞、内照射双重作用。  本组病例总疗效(总的肿块缩小率)为53.4%,而对照组为42.3%(P<0.05)。在Child A级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5.7%,64.1%,42.8%。在Child B级,其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6.2%,31.3%,6.25%, lt;0.05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生存期高于常规组,有7例患者已生存1.5年,从而较常规组TACE延长了生存期,提高了治疗效果。在副作用方面两组治疗后比较,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不比常规组更高。  研究者选用下列处理方式: (1)术前结合Child 分级,对患者肝功能充分评估,除选Child A 级,还选Child B级,或不能耐受常规化疗或大剂量碘油者;(2)应用32P胶体-LUP混悬液;(3)插管必须超选肿瘤供血动脉,使药物尽最大可能全部进入肿瘤发挥最好效果。(4) 术后积极护肝综合性治疗(应有各种护肝药,抗酸药,激素,生长抑素和其他对症药物)。

  32P胶体-LUF混悬液经肝动脉灌注超选择性介入治疗中,晚期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具有副作用小,明显提高疗效等优点,是一种新的、有效的非手术疗法。

(编辑:徐晓峰)

收 藏 到 网 摘 :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