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化疗 手术前先做“皮试”
2009-07-24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半数乳癌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过度治疗!记者近日从南方医院举办的“广州乳腺癌高峰会”上获悉,80%的乳腺癌患者都是手术后才进行化疗的,但是从目前来看,一半患者对化疗并不敏感,对于他们来说,化疗带来的副作用远远大于治疗作用。叶长生指出,国际上最新的观点是进行新辅助化疗,即在手术前就进行化疗,一方面可判断患者对化疗是否敏感、有效,就像用药物做“皮试”一样;另一方面,术前化疗可使大部分原发性乳腺癌体积明显缩小,提高保乳机会。
半数乳癌患者存在过度治疗
叶长生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年增5%,其中城市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高收入女性明显高于低收入女性,新发病患者中很多都是高收入白领。据悉,我国乳腺癌发病率虽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患者呈年轻化趋势,发病高峰比西方国家早了约10年。在西方人当中,60岁是乳腺癌发病高峰期,而在我国,接近40岁是第一个发病高峰,50岁左右是第二个发病高峰。在乳腺癌患者中,5%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此外,月经初潮早、晚育、生殖间隔年份减少、未哺乳、流产、绝经晚等,都是引发乳腺癌的原因。
在我国乳腺癌患者中,逾半数存在过度治疗的情况。叶长生指出,导致过度治疗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原因引起:一是患者及其家属害怕癌细胞全身转移,着急进行手术;二是医生保守治疗,对发生癌变的乳房及相关组织一切了之,让患者失去了对药物是否敏感的观察机会;三是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不顾及患者本身的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从而导致过度治疗。
术后盲目化疗或有害无益
在乳癌患者的过度治疗中,过度化疗比较常见。事实上,对于化疗有些患者比较敏感,一用就有明显的效果,但还有一部分患者不怎么敏感,化疗过后癌细胞没有明显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治疗作用远小于副作用,盲目化疗只会伤身。叶长生说,乳腺癌现在最常见的是术后进行化疗,80%乳癌患者都是这样治疗。但是,从临床来看,其中一半患者对化疗并不敏感,他们盲目做了一个又一个疗程,不仅病情无明显好转,反而身体状况越来越糟。
如何判断患者对化疗是否敏感有效,如何让化疗不敏感的患者避免雪上加霜?近几年国际医学界已经尝试找到另一个办法,这就是新辅助化疗。一般的化疗都是在术后进行,而新辅助化疗是在术前进行。采用新辅助化疗,可有效判断患者是否对化疗敏感,从而决定是否术后应该化疗,应如何制定化疗方案。除此之外,术前化疗还可使大部分原发性乳腺癌体积明显缩小,对进展期乳腺癌可以提高其切除率,对早期乳腺癌则可提高保乳机会。
乳癌辅助治疗“新概念”
对于乳癌的辅助治疗,目前医学界有了很多“新概念”,主要包括:
1.个体化辅助治疗。辅助内分泌治疗是个体化辅助治疗的最好范例。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已经证实,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病人采用这种疗法能取得较好疗效。
2.密集化疗。常规化疗一般每个疗程要给药3周,但是最新的研究发现,每2周给药较常规3周给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最大,且肿瘤细胞不易恢复正常生长。在2005年和2006年版的《美国NCCN 乳腺癌治疗指南》中,均将剂量密集方案作为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之一。
3.药物调节卵巢。一系列临床试验结果提示,对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的高危复发病例,卵巢切除能提高存活率。然而,由于手术的副反应以及对病人心理的影响,在国外越来越多的病人选用药物来调节卵巢功能。常用的药物是脑垂体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戈舍瑞林,相对于手术和化疗而言,其疗效较好且毒性较低。
4.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利用肿瘤细胞可以表达,而正常细胞很少或不表达特定基因的产物,形成相对或绝对靶向,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损伤很小。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已有部分分子靶向药物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或进入临床试验,其中最为成功的是曲妥珠单抗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
(编辑:黄贞真)收 藏 到 网 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