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 迅速飙升癌“老三”!
2009-07-24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香港影星钟楚红的丈夫、广告界名人朱家鼎,台湾著名电影导演杨德昌,著名民营企业家王均瑶均被大肠癌夺去生命······广州大肠癌发病率每年增长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大肠癌诱因:吃得太好、太精 一:饮食习惯 天天吃烤肉台湾两少年罹患大肠癌 大肠癌与饮食习惯的相关性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在台湾,曾经先后有两名分别为14岁和18岁的少年郎罹患大肠癌,而且发现时已经到了末期,非常罕见。医学专家对两位少年的饮食习惯进行了追踪,终于找到原因:原来这两名少年在得病前竟然天天吃烤香肠、烤肉! 据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部外科专家万德森教授介绍,35%~40%的癌症与饮食有关,而大肠癌在中国发病率的激增则恰恰印证了这一道理。更让专家们担忧的是,如今我国的青少年的饮食习惯也越来越西化:肉类多,蔬菜少,细粮多,粗粮少。“看看那些最受小孩子欢迎的‘洋快餐’,肉是一大块,蔬菜却只有一点点,长此以往,我们下一代患大肠癌的风险很可能越来越高。” 二:排便习惯 长期便秘容易诱发大肠癌 除了饮食习惯外,医生还发现,不良的排便习惯也容易诱发大肠癌。“很多大肠癌病人都有便秘的毛病,这些人多数两三天才排一次大便,有的人甚至一个星期才排一次。”刘海鹰解释说,众所周知大便是人体的“废物”,当中包含了不少毒素。“这些毒素如果不能每天清除,而是累积在肠道的话,就很容易对肠黏膜造成伤害,从而诱发癌变。” 三:工作习惯 工作紧张烟酒过多 近年医学界关注到这样一种情况,大肠癌日趋年轻化,特别是一些40岁左右的精英易患大肠癌。他们都因忙于工作而饮食不规律,消化道生理节律被打乱,肠道运行不畅;精神压力大,影响肠胃功能,大便功能改变。例如几年前同样因为患大肠癌去世的著名民营企业家王均瑶就是典型例子。据了解,王均瑶出身“草根”,工作起来像玩命一样,结果年仅38岁就被大肠癌夺取了性命。 此外,有研究表明,经常喝酒的人更容易患大肠癌。这是因为,过量喝酒会破坏肠道的保护屏障,而过多摄入肉类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会使粪便通过肠道的速度减慢,使致癌物和肠结膜接触时间延长,诱发癌变。 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 据介绍,大肠癌多为腺癌和鳞癌,从病理上说,这两类癌的毒性属中度,生长比其他癌相对缓慢,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甚至多年没有症状,较难发现。待出现症状,一般癌症已到了中晚期。今年50多岁的赵女士,近日吃完韭菜饺子后出现肠梗塞,到医院一检查竟发现患了结肠癌。赵女士说,她平时自我感觉良好,这次能发现肠癌,多亏了韭菜是粗纤维,通不过长了癌肿变狭窄的肠道,否则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癌症!由此可见,一些肠癌从发生到发现,其中的过程可长达十多年。 7月24日,香港影星钟楚红的丈夫朱家鼎因身患大肠癌在香港养和医院病逝,享年53岁,出自他笔下的经典广告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成为绝笔。而就在一个月前,另一名才华横溢的名人、台湾著名导演杨德昌同样被大肠癌夺去了生命,享年60岁。 两位名人因为同样的疾病英年早逝,并非偶然的巧合,因为大肠癌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的发病率正迅速上升。记者日前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等医疗机构了解到,广州大肠癌的发病率已位居所有癌症的第三位!广州大肠癌的发病率正以每年4%~5%的速度递增,其中仅有10%的大肠癌患者能被早期发现,而更多的大肠癌患者曾被误诊! 症状相似易被误诊为痔疮 据广州市肿瘤医院的调查数据显示,大约有三至四成的大肠癌病人因医生和病人本身的疏忽而被误诊。刘海鹰曾经收治过一名病人,因为便血到医院求诊,医生没给他做什么检查就诊断为痔疮。结果用中医的方法治疗了近半年,病人的症状一点也没有得到改善。最后,这名病人在肿瘤医院一做肠镜,发现大肠癌已经到了晚期。 据刘海鹰介绍,大肠癌通常容易被误诊为痔疮、肛裂、肠息肉、痢疾、胃溃疡、结肠炎等,因为它们都会有便血的症状。其中,有50%的直肠癌病人早期被误诊为痔疮。 虽然同是大便带血,但实际上有所区别。例如大肠癌患者的大便会带脓血,且粪血相混。但痔疮、肛裂、肠息肉患者的粪便并不与血相混,而是附着在粪便的表面,而且血色鲜红或相对新鲜。胃溃疡病人的大便与肠炎病人有显著差别,往往排黑色或柏油状大便。 此外,大肠癌的相伴症状也和其他疾病不一样。肠癌病人排黏液脓血便的同时,排便习惯会改变,时而腹泻,时而便秘。这是因为癌肿的生长影响了肠管的正常生理功能。而痔疮患者排便时肛门可见突出物。肠息肉患者腹部不痛。胃溃疡病人伴有上腹部长期性、周期性胃疼痛和经常嗳气、泛酸及恶心呕吐。 中国大肠癌增速比全球水平高两倍 “大肠癌这几年确实多了,我们科5年前每年收治的大肠癌病人大概有100多例,而这一两年,每年都有200~300例,起码多了一倍。”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腹外科主任医师刘海鹰告诉记者,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以前在中国的发生率并不高。“这是因为,大肠癌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有比较明显的关系,因此大肠癌以往一向多发生在以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为主的西欧和北美地区,而在亚洲、非洲等膳食脂肪相对较低的地区发病率较低。” 但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餐桌上粗粮、蔬菜等粗纤维食品少了,高脂肪、高蛋白的肉类食品多了,按老百姓的说法就是‘吃得越来越好了’。” 有数字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大城市居民膳食中的脂肪产热比例由十几年前的25%猛增到了40%。结果,结肠癌的发病率开始不断上升,每年递增4.2%,比全球每年上升2%的平均数超出了近两倍。 而在广州,大肠癌的发病率更高居癌症第三位,仅次于肺癌和肝癌,发病率增速高于全国水平,达5%。 大肠癌防治要“二多二早” 大肠癌的防治已刻不容缓。那么,我们该怎样应对呢?专家提出了“二多二早”的建议: 一多:多运动 有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将患大肠癌的危险降低一半。 二多:多吃纤维食物 西方各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饮食中如果富含纤维,就会大大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英国营养学家建议,每天应该至少摄入35克以上的纤维素,才能起到预防和保健的作用。所以,生活条件好了,需要吃“忆苦餐”,并且要常吃。 一早:早发现 大肠癌早期会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如便血、黏液便和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交替、腹痛和腹胀、贫血与消瘦等。发现这些现象应尽早去医院做直肠指诊或者大便潜血检查。 专家还建议大家要学会观察自己大便的形状。如果发现大便中间有凹陷,而且大便黏稠又带血的话就更要警惕了。 至于大肠癌的高危人群,例如患有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及家族中有易患肠道肿瘤倾向的人,更应进行定期抽血,做癌胚抗原检查、肿瘤因子检查等,特别是定期做结肠镜的检查。 二早:早治疗 发现结肠或直肠肿块应尽早切除,手术后要做定期随访,切不可认为一劳永逸。 目前,确诊为结肠癌后,需要综合的积极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最为重要。尽量在手术过程中彻底清除肿瘤,同时在手术中进行化疗,将为后期的其他治疗打下基础,有效提高病人的生存时间。据介绍,目前早期治疗的大肠癌5年生存率能达到90%,而中期的5年生存率也能达到50%~80%。
(编辑:李丽娟)收 藏 到 网 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