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癌症种类 > 肠癌 > 肠癌诊断 >

影像学检查对结肠癌诊断的意义

2009-07-24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结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如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正成为各级医院肿瘤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在临床结肠癌病例确诊的方法很多,但几乎每病例确诊都有影像学检查相辅;本文据驻军230院自2000~2003年收治的75例中、晚期结肠癌的病例诊断,应用影像学检查相辅确诊与术中、术后病理比较,均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5例,其中男41例,女34例,男女比为1.2:1,年龄最大76岁,最小30岁,平均5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长为4年,最短为2天。

1.2临床表现 见表1,本组急诊病例25例,择期病例50例;能查到肠梗阻体征者26例,气钡双重造影显示局部性肠腔狭窄者30例;纤维结肠镜检查并取病理获得阳性结果者32例;CT和MRI检查协助确诊者43例。

1.3手术所见 经手术探查肿瘤分布见表2;术后标本所见,肿瘤占据肠腔1/4者8例,1/2者25例,3/4者24例,1周者18例。肿瘤分型所见,隆起型18例,溃疡型48例,浸润型9例。

1.4病理学诊断 乳头状腺癌12例,高分化腺癌40例,低分化腺癌13例,黏液腺癌4例,未分化癌4例,恶性淋巴癌2例。

  2 讨论

结肠癌在欧美西方国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之首位,在我国占各地区恶性肿瘤第6~8位;仍是威胁人们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但现在人们对结肠癌早期症状认识不足,又不能进行全身性的健康普查,加之各级医院少数专业医务人员缺乏对结肠癌临床症状的认识,致使部分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而影响了治疗效果。本组病例有肠梗阻症状者22例,能触及腹部肿块者19例,急诊就诊者25例,可见就诊之晚。

对结肠癌如何能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是肿瘤专业人员所面临的任务,也是各级医院广大医务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常识;对临床上以便血或大便性状改变来就诊的患者,切不可掉以轻心,轻易诊断为“痔”和“肠炎”等;而要常规地做腹部B超、气钡双重造影、纤维结肠镜乃至CT和MRI检查,常能发现一些病期较早的病例。对50岁以上的患者,以肠梗阻和腹部包块来就诊者,首先要想到结肠癌存在的可能性,B超对结肠癌病变有很好的显示,结肠癌表现为特异性“假肾征”改变,如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可随时进行检查,故可为首选检查项目。气钡双重造影、纤维结肠镜联合检查,可起到互补作用,使诊断率提高到95%以上;CT和MRI检查反映腹腔淋巴结肿大和远端转移情况,对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判断预后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在有条件的医院,可列为辅助检查手段。

为了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结肠癌患者,我们应该使用潜血反应做常规筛选检查,对潜血阳性者应进一步做气钡双重造影和纤维结肠镜联合检查。

气钡双重造影日本学者丸山君认为,做气钡双重造影首先要鉴别肿瘤有蒂或无蒂,也就是要区别良性或恶性;一般认为有蒂者多见进行期癌,无蒂而里凹陷者多半为恶性的,而且已经浸润到黏膜下层以上;但是早期癌肠管没有形态改变,或者即使有形态改变,得看从哪个方向能看到边缘变形,可见对于表面型的早期癌来说,看边缘的变形不如看正面像多能发现。牛尾君又提出了通过侧面像看边缘变形,对判断3cm以下的肿瘤壁的浸润深度,没有变形的可诊断为M-SM1 ,角状变形的可以诊断M-SM2,弧状变形的可诊断M-SM2-3和Mp的一部分,台状变形的可诊断是Mp以上的进行期;合井君提出要注意气钡双重造影漏诊的问题,漏诊最多的部位是乙状结肠,其次是横结肠、直肠、降结肠,数是2cm以下的早期癌,漏诊的原因多是因为肠管的重叠和半月皱襞上的病变多发及检查前肠道处理不洁净等有关;另外,检查时要注意上述部位。

纤维结肠镜是诊断结肠癌病变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此基础上,日本已经开展了超声波内窥镜检查,可以把大肠壁构造分高回声的第1层和低回声第2层显示黏膜层,第3层的高回声显示黏膜下层,第4层低回声是肌层,第5层的高回声显示浆膜和外膜;超声波内窥镜对结肠癌肠壁浸润深度的正确诊断率在早期癌可达89%,进行期可达95%;超声波内窥镜的使用对指导术式的选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CT检查主要对进行期癌的周围组织的浸润程度,肝脏等脏器有否远端转移和局部复发等有诊断意义。

MRI检查主要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而且能从各种角度描绘出脏器的断层像,对病变能得到一个立体图像,特别是能清晰地显示淋巴结和血管,对判断有否淋巴结转移有使用价值。

通过对75例中、晚期结肠癌临床资料分析,我认为对结肠癌欲能获得理想的疗效;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前提条件,而为达此目的,在潜血阳性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是完全必要的,对临床术式的选择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编辑:李丽娟)

收 藏 到 网 摘 :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