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诊断依据有哪些?/肝癌的诊断方法有哪几种?
2009-07-27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诊断与鉴别诊断肝癌出现了典型症状,诊断并不困难,但往往已非早期。所以,凡是中年以上,特别是有肝病史的病人,如有原因不明的肝区疼痛、消瘦、进行性肝肿大者,应及时作详细检查。采用甲胎蛋白(AFP)检测和B型超声等现代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甚至可检出无症状、体征的极早期小肝癌病人。
肝癌血清标志物检测:
1.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本法对诊断肝细胞癌有相对的专一性。放射免疫法测定持续血清AFgt;400 j.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胎胚源性肿瘤等,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AFP低度升高者,应作动态观察,并结合肝功能变化或其他血液酶学等改变及影像学检查加以综合分析判断。临床上约30%的肝癌病人AFP为阴性。如同时检测AFP异质体,可使肝癌的阳性率明显提高。
2.血液酶学及其他肿瘤标记物检查肝癌病人血清中y_谷氨酞转肤酶及其同工酶、异常凝血酶原、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等可高于正常。但由于缺乏特异性,多用于与AFP, AFP异质体等联合检测,结合AFP分析,有助于提高肝癌的确诊率。 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采用分辨率高的B型超声显像仪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所在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癌栓等,其诊断符合率可达90%左右,有经验超声科医生能发现直径1. 0 cm左右的微小癌灶。是目前有较好诊断价值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并可用作高发人群中的普查工具。另外,用B型超声显像同时能提取超声多普勒血流频谱信号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三功仪检查,可提高肝癌的确诊率,并有助于与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等的鉴别。
2. CT检查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可达90%以上,可检出直径1. 0 cm左右的微小癌灶;应用动态增强扫描可提高分辨率,有助于鉴别血管瘤。应用CT动态扫描与动脉造影相结合的CT血管造影(CTA),可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多层螺旋CT、三维C士成像更提高了分辨率和定位的精确性。
3.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与CT相仿,对良、恶性肝内占位病变,特别与血管瘤的鉴别优于CT,且可进行肝静脉、门静脉、下腔静脉和胆道重建成像,可显示这些管腔内有无癌栓。
4.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检查对血管丰富的癌肿,其分辨率低限约1 cm,对<2. 0 cm的小肝癌其阳性率可达90%。由于属于创伤性检查,当上述检查不易确诊,必要时才考虑采用。
5. X线检查腹部平片可见肝阴影扩大。肝右叶的癌肿常可见右侧隔肌升高或呈局限性凸起。位于肝左叶或巨大的肝癌,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和横结肠被推压现象。 肝穿刺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有确定诊断意义,目前多采用在B型超声导引下行细针穿刺,有助于提高阳性率。适用于经过各种检查仍不能确诊,但又高度怀疑或已不适应手术而需定性诊断以指导下一步治疗者。必要时还可行腹腔镜检查或作剖腹探查。 原发性肝癌主要应与肝硬化、继发性肝癌、肝良胜肿瘤、肝脓肿、肝包虫病,以及与肝毗邻器官,如右肾、结肠肝曲、胃、胰腺等处的肿瘤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