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位抗癌勇士的抗癌故事。
2009-07-27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故事一 主角:钟狄德,肝癌18年,现为广东省红十字会生命之光俱乐部副会长,已编著了两本防癌抗癌的书籍,喜欢剪报,特别喜欢收集有关防癌抗癌及保健养生的文章,目前正在筹办一个个人防癌抗癌图书阅览室。 经历:1984年5月发现腹部包块,后证实是中晚期肝癌,有拳头大小,于是到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做了手术,把左肝和胆囊都切除了。当时有人认为他只能活几个月,因为肝癌是癌中之王,恶性度很高,但他自己却很看得开,精神乐观,手术后积极配合医生作抗癌治疗。 体会:要战胜癌症,精神因素很重要,很多人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以后,整个人的精神都崩溃了,那样再好的药都没有用。 专家点评:肝癌并非不治之症,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就有许多经治疗后生存10年、20年甚至30年的肝癌病人。现在对肝癌的治疗手段比以往更加丰富的有效,使得部分晚期的肝癌病人也有治愈的机会。对病人来说,得病后除了积极配合治疗外,保持乐观态度和自信也非常重要,很多长期生存的病者均是心理素质好,精神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的。
故事二 主角:曾广举,66岁,肺癌14年,退休前是南海石油公司工程师,现在是带癌生存,正在写一本12万字的有关抗癌的书。他爱好琴棋书画和跳舞,还是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的会员,曾获得英国国际舞蹈教师协会资格认证。家中共有4人患肿瘤,除一人已去世以外,其他各人都活得很好,他的一个哥哥更是带癌生存了38年。 经历:1989年4月发现肺癌并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做了手术,术后45天复发,转移到胸骨和纵膈,于是再次手术,并作化疗。现在已切除了半边肺和两根肋骨。 体会:1、要战胜癌症,重要的是要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恐惧,战胜自己的软弱。 2、战胜癌症要靠“五疗”,即医疗、心疗、体疗、食疗和休疗。 3、要完全康复,离不开医护人员、家庭、社会以及各方的关怀和支持。 专家点评: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一旦发现就应及早治疗,肿瘤术后复发或转移仍可多次手术切除及术后放疗或化疗,这样患者同样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效果。另外如家族中发现有多名肿瘤患者的,其他家族成员也要注意定期作体检,因为有的肿瘤是有遗传倾向的。
故事三 主角:周宝源,58岁,乳腺癌9年,退休前是工厂的工会主席。怀有一副热心肠的她患癌症以后,还经常帮街道、居委会出墙报、写标语,还长期免费给街道的小朋友作课外辅导,每天到越秀公园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 经历:49岁那年患上了乳腺癌,到医院手术后又发现已经有肺部和淋巴结转移,当时哭得死去活来,觉得好像天塌下来一样,于是准备回家等死。但当时肿瘤医院的医护人员给她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才重新激发起对抗癌症的信心,继续做化疗以及中医治疗。 体会:要有信心,不能放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作治疗,患了癌症以后更要珍惜生命,乐观、奉献的精神很重要。 专家点评:乳腺癌治疗康复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病人积极配合,定期复查,而患者良好的依从性及坚强的心理素质也是肿瘤治疗和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事四 主角:吴道全,鼻咽癌18年,退休前在供销社从事商业化工工作。其妻子在他患病后的日子里也不幸患上了肺癌,由于经济负担较重,目前夫妻俩在广州市郊的新塘镇租了一间农民屋,自己在房子周围种菜、种番薯,过着一种简单而又健康的生活。 经历:夫妻两人都患上了“绝症”可谓是双重的不幸,但人生最大的不幸却是被不幸击倒。夫妻俩没有怨命,患了“绝症”不绝望,经济困难想办法。吴道全在患病后做放射治疗,由于神经的损伤,导致牙关紧闭,口腔无法张开,于是自己经过研究摸索,发明了一个“口腔扩张器”,他还希望他的发明能为更多的鼻咽癌带来方便。 体会:人生的幸与不幸全在于你的态度,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便是战胜癌症的法宝。 专家点评:鼻咽癌是可以通过放疗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华南地区最常见。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其5年治愈率达60%以上,而1期患者可达90%以上。口干、张口困难是鼻咽癌放疗后最常见的后遗症,可通过中西医治疗减轻此副反应,而自我张口锻炼效果更佳。另外夫妻双方同患癌症是很少见的现象,没有必然的联系,希望癌症患者的伴侣不必过于忧虑。
故事五 主角:熊保联,65岁,1994年得结肠癌,当兵出身的她,退休前为企业管理人员,现在过着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不用打针吃药,康复得很好。 经历:1994年9月发现结肠肿瘤,当时已有肝脏转移,肿瘤医院的医生给她做了结肠切除手术和肝脏介入治疗,效果很好。住院治疗期间适逢原来的公司倒闭,来看她的同事都心情沉重,好像要跟她道别一样,而因为化疗,体重从65公斤降至26公斤,头发已掉光的熊保联却充满信心地说:往后的日子一定会更好的,我还没活够,还要再活20年。 体会: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癌症病人要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坚信“癌症并不等于死亡”这一信念才能最终战胜癌症。 专家点评:树立对治疗的信心,不轻易放弃,相信科学的进展,还要以科学的生活态度配合治疗,适当的体育锻炼及合理饮食,开朗的心境对治疗也有帮助。
故事六 主角:陈锦伦,60岁,纤维肉瘤骨转移14年,退休前为广州氮肥厂工人。 经历:1988年厂里面组织体检时发现患上了纤维肉瘤,并进行了手术切除,但两年后发生髂骨、肩胛骨、肋骨等多处骨转移,在肿瘤医院治疗2个月后效果并不明显,当时头脑里面一片空白,但天生不服输的他决定要与癌魔抗争到底,结果一斗就是14年,陈锦伦永不言败。 体会:从不认输,相信随着医学的发展,癌症一定会被攻克,治疗的时候要相信医生,但不能病急乱投医,更不能相信江湖游医骗人的鬼话,要相信科学。 专家点评:有条件的要定期体检复查,发现异常或有怀疑的要及时到专科医院诊断、治疗,而治疗上则要按规范方案,不要受虚假医疗、药物广告的误导。
故事七 主角:区柳霞,广东省粤剧团从艺30多年的资深演员,患乳腺癌5年,现在依然活跃在国内外的粤剧舞台,还发挥自己的优势,组织了生命之光俱乐部的文艺队,经常做些公益性的演出。她还希望在俱乐部组建过百人的艺术团体。 经历:5年前被确诊患上乳腺癌,这对于一个文艺工作者正当红的打击是旁人无法想象的,但她却唱出了生命的最强音。1997年1月手术化疗后,她以顽强的精神进行体能锻炼,坚持“练功”,于当年12月就恢复上班,一年后重返粤剧舞台,继续担当原来的老旦和青衣的行当,并多次获奖。 体会:医生的治疗就像一部戏的上半部分,病人自己的康复则是下半部分,做戏要做全套,所以病人一定要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专家点评:随着癌症临床治愈增多,患者应该走向社会,在相互交流中得益,并自发组织起来,开展群体康复活动,可以收到比个人单打独斗好得多的效果。另外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爱好也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