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路肿瘤研究的杰出女科学家——生物谷专访中国工程院王红阳院士
2009-07-28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编者按:癌症直是科学界研究的热点,肿瘤干细胞一概念也成学界争论的焦点近日,在贝克曼库尔特举办的流式细胞技术论坛上,记者有幸采访到我国肿瘤研究领军人物王红阳院士,与家分享其在肿瘤研究方面的成果。
生物谷:王院士您好,首先您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肿瘤干细胞?
王红阳院士:目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癌细胞都具有自我新和无限增殖能力,在癌细胞中存在一特殊的,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叫做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可以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向分化和在体内外形成癌症,是造成癌症发生发展、复发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物谷:是不是癌症都是由肿瘤干细胞引起的呢?如果没有肿瘤干细胞,是否就不会发生癌症?
王红阳院士:肿瘤干细胞在多肿瘤中已经发现,通过我人研究认为,肿瘤干细胞对于癌症的发生、发展、复发都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肿瘤干细胞并不是癌症的唯一病因,恶性肿瘤是与遗传、基因和环境都有关系的疾病,机体的微环境也很重要。因此基于对科学的严谨态度,我们可以说癌症的发生发展与肿瘤干细胞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不能十分确定的说如果没有肿瘤干细胞就不会发生癌症。
生物谷:那我们如何区分普通癌细胞与肿瘤干细胞?
王红阳院士:肿瘤干细胞是一群特别的癌细胞,一般我们可以通过细胞表面分子识别标志物(surfacemarker)区分。
生物谷:是否所有肿瘤干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细胞表面分子识别标志物?
王红阳院士:不是的。癌症是一种多基因参与的多阶段的复杂疾病,不同肿瘤干细胞具有不同的标志物,不同阶段的肿瘤干细胞也有不同标志物。
生物谷:找到肿瘤干细胞后是否对治疗癌症有很大帮助?
王红阳院士:治疗癌症是全世界科学家和医生共同的愿望,但是由于癌症发生原因复杂,科学家还在通过不同途径想办法解决癌症问题。通过研究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和干细胞功能,对癌症临床检验和治疗具有很大帮助作用。肿瘤标志物的筛选是肿瘤分子分型的基础,用肿瘤标志物群诊断不但能提高判断率,避免癌症"漏网",还有助于临床分型分期判断和指导用药。比如通过筛查我们可以发现机体内早期癌细胞及时治疗;原发性癌症和转移癌症的治疗手段不尽相同,通过识别分子标志物我们可以准确诊断患者属于哪种癌症,以便进一步治疗。
生物谷:目前癌症研究集中在肿瘤干细胞研究、癌症基因研究、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等方面,您觉得哪种对于解决癌症这一难题更有帮助?
王红阳院士:生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不同技术方法、角度认识机体,多方位和系统性都是重要的。关键在于研究人员要把机体看成一个整体,不能把目光只局限在一个领域内。我在进行肿瘤干细胞研究时必须要考虑信号转导的问题。干细胞的功能就是受信号转导调控。所以现在科学家要求从各个领域理解事物的本质。以前做科研由于方法技术等原因限制,我们只能从一个小方面作为突破口解决问题,随着技术发展,现在做研究必需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孤立的分析肿瘤这个复杂问题。
生物谷:您在讲座中提到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那您目前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来支持您的研究呢?
王红阳院士:科学的进步一定要靠技术支持。没有技术进步,科学也难以进展。
比方说流式细胞技术对研究肿瘤干细胞就有很大帮助。流式细胞技术现在发展很快,它对免疫学、肿瘤学研究干细胞具有很大推动作用。和肿瘤有关的细胞(侧群细胞)的发现也靠流式细胞技术。在肝癌细胞系中筛选却得出不同的结果,有的存在侧群细胞,有的不存在。侧群细胞具有干细胞潜能,为什么有的肝癌细胞系测不到这群细胞?是我们没测到,还是它的量太少?这个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但是这样的问题单靠科学家没办法解决,所以我们期待新的技术改进和创新能够推动解决这一问题。
当然,流式细胞技术还在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的强大的分选功能及其相关技术将帮助科技人员在未知领域不断由新的发现,并促进转化医学的发展。
人物简介:
王红阳,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癌基因及其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984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德国乌尔姆大学获临床生化博士学位,此后在德国科学院Max-Planck生化研究所做博士后和PI。1997年回国创建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和综合治疗病区,形成基础与临床结合的创新基地。现任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综合治疗二科和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国务院学位办生物学科评议组委员、全军生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副主编等职,是J.B.C.等杂志编委。长期从事肿瘤信号转导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肿瘤信号转导有重要建树。研发了新的肝癌血清诊断标志物,获国内外发明专利;发现新的抑制性受体对肝癌细胞生长、凋亡的调控机制和癌基因p28在肝癌的异常信号通路,为肝癌防治提供新靶标;克隆鉴定新的受体和非受体型酪氨酸磷酸酶,提出磷酸酶MAM型新分类方法。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科技部"973"和"863"计划和上海市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奖等多项奖励。
生物谷:王院士您好,首先您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肿瘤干细胞?
王红阳院士:目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癌细胞都具有自我新和无限增殖能力,在癌细胞中存在一特殊的,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叫做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可以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向分化和在体内外形成癌症,是造成癌症发生发展、复发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物谷:是不是癌症都是由肿瘤干细胞引起的呢?如果没有肿瘤干细胞,是否就不会发生癌症?
王红阳院士:肿瘤干细胞在多肿瘤中已经发现,通过我人研究认为,肿瘤干细胞对于癌症的发生、发展、复发都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肿瘤干细胞并不是癌症的唯一病因,恶性肿瘤是与遗传、基因和环境都有关系的疾病,机体的微环境也很重要。因此基于对科学的严谨态度,我们可以说癌症的发生发展与肿瘤干细胞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不能十分确定的说如果没有肿瘤干细胞就不会发生癌症。
生物谷:那我们如何区分普通癌细胞与肿瘤干细胞?
王红阳院士:肿瘤干细胞是一群特别的癌细胞,一般我们可以通过细胞表面分子识别标志物(surfacemarker)区分。
生物谷:是否所有肿瘤干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细胞表面分子识别标志物?
王红阳院士:不是的。癌症是一种多基因参与的多阶段的复杂疾病,不同肿瘤干细胞具有不同的标志物,不同阶段的肿瘤干细胞也有不同标志物。
生物谷:找到肿瘤干细胞后是否对治疗癌症有很大帮助?
王红阳院士:治疗癌症是全世界科学家和医生共同的愿望,但是由于癌症发生原因复杂,科学家还在通过不同途径想办法解决癌症问题。通过研究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和干细胞功能,对癌症临床检验和治疗具有很大帮助作用。肿瘤标志物的筛选是肿瘤分子分型的基础,用肿瘤标志物群诊断不但能提高判断率,避免癌症"漏网",还有助于临床分型分期判断和指导用药。比如通过筛查我们可以发现机体内早期癌细胞及时治疗;原发性癌症和转移癌症的治疗手段不尽相同,通过识别分子标志物我们可以准确诊断患者属于哪种癌症,以便进一步治疗。
生物谷:目前癌症研究集中在肿瘤干细胞研究、癌症基因研究、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等方面,您觉得哪种对于解决癌症这一难题更有帮助?
王红阳院士:生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不同技术方法、角度认识机体,多方位和系统性都是重要的。关键在于研究人员要把机体看成一个整体,不能把目光只局限在一个领域内。我在进行肿瘤干细胞研究时必须要考虑信号转导的问题。干细胞的功能就是受信号转导调控。所以现在科学家要求从各个领域理解事物的本质。以前做科研由于方法技术等原因限制,我们只能从一个小方面作为突破口解决问题,随着技术发展,现在做研究必需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孤立的分析肿瘤这个复杂问题。
生物谷:您在讲座中提到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那您目前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来支持您的研究呢?
王红阳院士:科学的进步一定要靠技术支持。没有技术进步,科学也难以进展。
比方说流式细胞技术对研究肿瘤干细胞就有很大帮助。流式细胞技术现在发展很快,它对免疫学、肿瘤学研究干细胞具有很大推动作用。和肿瘤有关的细胞(侧群细胞)的发现也靠流式细胞技术。在肝癌细胞系中筛选却得出不同的结果,有的存在侧群细胞,有的不存在。侧群细胞具有干细胞潜能,为什么有的肝癌细胞系测不到这群细胞?是我们没测到,还是它的量太少?这个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但是这样的问题单靠科学家没办法解决,所以我们期待新的技术改进和创新能够推动解决这一问题。
当然,流式细胞技术还在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的强大的分选功能及其相关技术将帮助科技人员在未知领域不断由新的发现,并促进转化医学的发展。
人物简介:
王红阳,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癌基因及其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984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德国乌尔姆大学获临床生化博士学位,此后在德国科学院Max-Planck生化研究所做博士后和PI。1997年回国创建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和综合治疗病区,形成基础与临床结合的创新基地。现任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综合治疗二科和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国务院学位办生物学科评议组委员、全军生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副主编等职,是J.B.C.等杂志编委。长期从事肿瘤信号转导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肿瘤信号转导有重要建树。研发了新的肝癌血清诊断标志物,获国内外发明专利;发现新的抑制性受体对肝癌细胞生长、凋亡的调控机制和癌基因p28在肝癌的异常信号通路,为肝癌防治提供新靶标;克隆鉴定新的受体和非受体型酪氨酸磷酸酶,提出磷酸酶MAM型新分类方法。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科技部"973"和"863"计划和上海市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奖等多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