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009-07-28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胃癌 胃癌是发生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与饮食因素、遗传以及一些易恶变的癌前期疾患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残胃及胃息肉有关。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首位。相当于中医学之“噎膈”、“胃反”、“胃脘痛”、“积聚”等病。 [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不明显,可有上腹部饱胀不适、泛酸、嗳气、食欲不振等类似胃炎表现。 2.体检:中上腹压痛、饱满、紧张感或触及包块,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肛诊触及肿块。 3。晚期常表现为消瘦乏力、发热、贫血、恶心呕吐甚至呕血、黑便,可合并腹水、肝肿大等腹腔内扩散转移表现,甚至发生梗阻、出血、穿孔等急症。 [诊断] 1.中年以上有持续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者。 2.呕吐、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者。 3.有癌前期疾患、恶性贫血、曾行胃大部切除术近期又出现症状等病史者。 4.x线或胃镜检查可确诊,必要时取活检或开腹探查。 5.本病应注意与胃溃疡和胃息肉鉴别。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手术,是胃癌治愈的主要疗法,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 (2)化疗:对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晚期胃癌,化疗为首选疗法。常用化疗药以氟脲嘧啶为基础,联合化疗方案如FM方案:氟脲嘧啶(5—Fu)300mg/m2,静滴;MMC(丝裂霉素)6-8mg,静脉冲,均每周2次,6—8周为一疗程。单一用药的口服药有:5—Pu乳剂、干糖浆或注射液,每日300mg/d2,分3次服,总量10-15g。喃氟啶(fT—207),每次100—150mg/m2,每日3-4次,总量40g。优福定(VFT),每次2— 3片,每日3次,按每片含Ft-20750mg算,总量应达到20~30g。 (3)放疗:一般用于配合手术治疗。常用放射源有高能射线、电子线或60co的丁线,照射剂量和范围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 2.中医药治疗 (1)肝胃不和:胃脘胀满、隐痛,窜及两胁,呃逆呕吐,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或弦细。 治法:舒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药;当归、白术、郁金、川楝子、内金各9克,白芍、云茯苓、元胡、竹茹、白英各12克,藤利根、生代赫石(先下)各30克,柴胡、甘草各6克。 (2)脾胃虚寒: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面色苍白,肢冷神疲,便溏浮肿,舌淡胖大、苔白滑润,脉沉缓。 治法;沮中散寒,健脾和胃。 方药:党参、白术、茯苓、厚朴、焦楂曲各]‘克,干姜、良姜、荜茇、半夏、陈皮各9克,龙葵、炒苡仁各18克,炙甘草、吴茱萸各6克,丁香3克,白英30克。 (3)胃热伤阴:胃脘嘈杂,灼热,食后脘痛,口干欲饮,五心烦热,食欲不振,大便燥结,舌红少苔或黄苔少津,脉弦细数。 治法:清热养阴。 方药:麦冬、南北沙参、玉竹各12克、天花粉15克,陈皮、半夏、淡竹叶、知母各9克,太子参、生石膏各18克,藤梨根、白花蛇舌草各30克。 (4)淤毒内阻:胃脘刺痛,心下痞硬,呕血便血,肌肤甲错,腹满不欲食,呕吐宿食或如豆汁样,舌紫暗或有淤斑、苔白少,脉细涩。治法:解毒祛淤,活血止痛。 方药:当归、川芎、桃仁、生地、枳壳、川牛膝、五灵脂、生蒲黄、干蟾皮、赤芍、红花各12克,白屈菜、藤梨根各30克,仙鹤草20克。 (5)脾胃气虚;胸膈满闷.面黄虚胖,呕吐痰涎,食欲不振,腹部虚胀,乏力便溏,舌淡胖大有齿痕、苔白或腐腻无根,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化痰散结。 方药:党参、黄芪各20克,陈皮、半夏、枳壳、木香、炒莱菔子、浙贝母各10克,白术、茯苓、焦山楂各15克,鸡内金、砂仁、炙甘草各6克。 (6)气血双亏: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自汗盗汗,低热;纳呆食少,胃脘疼痛,全身乏力,动则气短,形体消瘦,舌淡暗、苔白,脉虚或沉细弱。 治法:补气养血。 方药:党参、黄芪各30克,白术、茯苓、当归各11克,川芎、白芍、枳壳、熟地各10克,肉桂6克,菟丝于、枸杞于各12克。 中成药;参莲胶囊、安替可胶囊、肿节风片、莲花片;中日友好医院院内制剂抗瘤解毒胶囊。静脉用药有:榄香烯、康莱特。 [预防与调养] 1.术后饮食宜高营养,少刺激,少食多餐。 (])呕吐,恶心可用生姜10克煎汤服或柿蒂三枚煎汤服。 (2)呃逆、呕吐病人可针刺足三里、内关,膈俞穴。 (3)黄疽、腹水病人宜多吃冬皿(带皮及于)、西瓜、山药粉、苡米粥等食品,配合艾炙足三里、三阴交、肾俞穴。 (4)胃寒病人可用猪肚]个,胡椒30克、花生适量,加调料煮烂服食,每日30克。 (5)胃热病人可用花生米50克、鲜藕根50克、鲜牛奶200毫升、蜂蜜30毫升,将前两样捣烂,再共煮。每晚服30-50毫升。 2.忌油炸熏烤硬脆食品及霉变腐烂食品,忌母猪肉、老窝瓜、白酒、辣椒。避免进食过饱、过凉、过热、过硬。 3.保持心情舒畅,术后可选静功、八段锦、太极拳等锻炼。 4.见呕血、黑便应速去医院。根治术后每3—6个月复查1次。3年后,半年到1年复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