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癌症种类 > 肺癌 > 肺癌护理 >

我国肺癌基因研究获得新突破

2009-07-28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新华社上海2月13日电(记者 刘军)上海医科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曹世龙教授等科研人员,历经5年艰辛完成的“肺癌INK4a/ARF基因状态及该基因转染对其增殖、放射敏感性影响的研究”,近日通过卫生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为开展肺癌的基因治疗和通过基因手段进行放射增敏治疗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高居各类恶性肿瘤之首,并有逐步上升的趋势。放射治疗是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尽管在肺癌的超分割放射治疗方面已取得进展,但患者5年存活率仍无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差所致,因此,增加其放射敏感性是提高肺癌临床放疗效果的关键所在。 曹世龙教授等科研人员从1995年起收集已有明确诊断的肺癌病例标本120例,选用美国及中科院上海细胞所提供的各类人癌细胞,并通过运用免疫组化、基因克垄基因转染与功能表达、流式细胞分析等先进技术,在国内外率先探讨了INK4a/ARF基因转染对肺癌细胞敏感性影响等课题。曹世龙教授认为:根据放射生物学研究,细胞周期与癌细胞放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那些控制细胞周期的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必将对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产生重要影响。所以,INK4a/ARF基因可作为肺癌检测和预后判断的新的标志基因。 据悉,目前世界上有关INK4a/ARF基因功能恢复对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