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
2009-07-29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骨髓内有异常浆细胞(或称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引起骨骼破坏,血清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尿内出现Bence-Jones蛋白(凝溶蛋白);最后导致贫血和肾功能损害。我国骨髓瘤发病率约为1/10万人,低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约4/10万人口)。
【临床表现】发病年龄大多在50~60岁之间,40岁以下者较少见,男女之比为3∶2。
一、骨髓瘤细胞对骨骼和其他组织器官的浸润与破坏所引起的临床表现
(一)骨痛 骨痛常为早期及主要症状,随病情发展而加重。疼痛部位多在骶部,其次是胸廓和肢体。活动或扭伤后骤然剧痛者有自发性骨折可能,多发生在肋骨、锁骨、下胸椎和上腰椎。多处肋骨或脊柱骨折可引起胸廓或脊柱畸形。
(二)髓外浸润 以肝、脾、淋巴结和肾脏为多见,半数有脾大。孤立性骨髓瘤也见于软组织,如口腔及呼吸道等。
(三)以胸腰椎破坏压缩,压迫脊髓所导致截瘫为多见。
二、血浆蛋白异常引起的临床表现
(一)感染 容易发生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
(二)高粘滞性综合征 症状有头昏、眩晕、眼花、耳鸣,并可突然发生意识障碍、手指麻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力衰竭等症状。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1页1234
三、出血倾向 以鼻衄和牙龈出血为多见,皮肤紫癜也可发生。
四、肾功能损害 常为本病重要表现之一。临床表现有蛋白尿、管型尿甚至肾功能衰竭,为仅次于感染的致死原因。
【治疗】 鉴于患者多年老体弱,又有体液免疫缺陷,因此化学治疗的剂量和疗程必须适当控制,又须同时加强支持疗法。
一、化学治疗 自马法仑(左旋苯丙酸氮芥)应用以来,70年代中数存活期自12~17个月提高到24~39个月。80年代虽有不少新联合化疗应用于骨髓瘤治疗,但90年代文献总结仍认为对预后较好患者,MP方案仍为标准治疗方案;对预后较差者则可试用其他方案,但据多医疗中心大量临床研究总结这些联合化疗既不能提高疗效,也不能明显延长中数存活期。
抗骨髓瘤的化学治疗也分为诱导缓解和维持巩固两阶段。疗效标准以M蛋白减少75%以上(浓度降至25g/L以下)或尿中凝溶蛋白排出量减少90%以上(24h尿凝溶蛋白排出量减少到小于0.2g)即认为治疗显著有效。
1. 初治病例可先选用MP方案。如果MP无效或缓解后又复发者,应作为难治性病例,可使用VAD或M2方案。MP的有效率,显著有效为40%(即上述有效标准),较有效为45%~51%中数存活期为21~30个月。VAD对难治性疗效为45%~66%,中数存活期11~16个月。M2的有效率为80%,中数存活期为48月,但各家报告很不一致。对难治性病例尚可应用大剂量马法仑,以50~100mg/m2,溶于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1h,一次性用药。文献报告一组43例,总有效率41%,显著有效3例(7%)。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2页1234
2. 维持治疗 在70年代末期曾采用MP、M2或多种药物联合方案如VMCP(长春新碱、马法仑、环磷酰胺及泼尼松)、VBAP(长春新碱、卡氮芥、阿霉素、泼尼松)等用于维持治疗,但无一方案能取得长期缓解的效果。
二、干扰素 体外试验证实干扰素α2b有抑制骨髓瘤细胞集落生成。近年临床研究也证实其对抗骨髓瘤有效。用法为3~5×106Iu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周3次,至少2~3个月以上。单独应用干扰素作为诱导缓解,对极早期患者的有效率也仅为10%~30%。与MP或M2方案合并应用,不仅提高初治者显著有效率而且尚可延长中数存活期,效果比单独用MP或M2为好。此外干扰素也可用于化疗后维持治疗,可延长缓解期和存活期。对晚期或难治性病例,干扰素很难奏效。副反应有发热、恶心、厌食,嗜睡及骨髓抑制。用药后反应严重,或持续治疗8周无效,应考虑停药。
三、骨髓移植 化疗及干扰素均不能治愈本病。80年代起试用骨髓移植治疗有较大进展。预后处理一般多采用大剂量马法仑(140~200mg/m2)和分次全身放射治疗。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报告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50例,总有效率72%,其中达完全缓解有42%,中数存活期27个月,死于与骨髓移植有关原因计28%。现有经验建议要争取极早期治疗。待化疗取得显著疗效后再行移植,效果较好,与性别、年龄无显著影响。为了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故应严格选择病例和供髓者。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3页1234
如无适当供髓者,可利用患者自身骨髓或周围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但预处理方案及自身骨髓的净化问题尚有待研究解决。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4页1234
文章为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