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癌症治疗 > 药品治疗 >

青岛老板苦觅"鳄鱼抗癌"良药

2009-08-03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为了研究这个偏方,我已经花了七百多万了,现在出了这么个结果,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了。”

“为了研究这个偏方,我已经花了七百多万了,现在出了这么个结果,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了。”2008年10月下旬,当青岛人江崇洲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方玉春教授手里拿到检测结果的时候,不由得激动万分。这个55岁的青岛人,为了研究“鳄鱼抗癌偏方”,在短短的几年内已经花费了700多万元,为此不惜卖掉了自己在一家服装厂的全部股份。2009年2月16日,这位青岛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向记者讲述了自己颇具传奇色彩的“研究偏方”的经历。

三位亲人接连患癌离世

说起江崇洲最初研究“抗癌偏方”的动机,还要追溯到2000年前后的时候,那段日子对于江崇洲来说,实在是一段难熬的岁月,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里,江崇洲的岳父、岳母和大舅哥都因为患上了癌症而去世了,看着妻子悲痛欲绝的样子,江崇洲也觉得非常的难过。“邪门了,家里人接连患上癌症,”那时的江崇洲是青岛一家企业的总经理,因此他的经济实力还可以支撑三位癌症患者的治疗,但是亲人们化疗和用药后痛苦的样子,却让他难以忘怀。
“当时我就想,医学为什么这么落后,为什么不能治愈癌症?就算不能治愈,那么起码也不能让病人这么遭罪。”想归想,那时候的江崇洲做梦也没想过去研究什么“抗癌偏方”。“那时候我主要是干外贸,做一些生意,我觉得我根本就不是‘学医’的材料。”然而让江崇洲没有想到的是,一场暴雨,居然改变了他的命运。

一场暴雨冲出神秘药方

2002年,青岛下过一场大雨,当时江崇洲的位于市南区的一家工厂被大水淹了。
“我当时就去了厂子里指挥工人排水。”在指挥过程中,江崇洲无意中在办公室里发现了一些被水泡了的发黄的纸片。这一下勾起了他的记忆:“那些纸片是我父亲1993年弥留时留给我的,他还曾经告诉我说,这些纸片上纪录的是一些药方,其中对于治疗瘤子、花柳病什么的特别管用。”后来由于江崇洲忙于求学和工作,因此也就把父亲当年的话忘到了脑后。
据江崇州介绍说,他的父亲当年在岛城也算是个有文化的人,自小就跟随一位岛城的老中医学医,这几个方子应该是父亲的师傅亲手传下来的。“那时候我父亲对于中医非常的痴迷,加上他对师傅很恭敬,所以我估计师傅就把这几个秘方传给我父亲了。”然而,得到师傅秘方的江父,却并没能从事行医工作。“主要是我爷爷当年去外地看病,恰好看到当时一位大夫因为没有治疗好病人,被病人家属一顿打,所以我爷爷回来后觉得行医是个‘高风险’行业,死活不准我爸爸做大夫。”
发现了药方的江崇洲立刻将它们一点一点的整理出来,在一张纸片上,江崇洲看到了一份奇怪的药方,药方下面还有一行字注明:“专治肿瘤”。
“其实癌症就是肿瘤,我想,这张药方大概就是我父亲说的治疗瘤子的专门药方吧!”想到这里,江崇洲觉得心里一动,如果这份药方真的能够治疗肿瘤,那么这不正好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吗?

“土龙之谜”终于破解

整理出药方的江崇洲,开始根据药方上记载的药物配药。江崇洲发现,里面有不少药物居然都跟爬行动物有关,“比如说龙骨啊什么的,尤其是‘土龙’这一味药物,让我很是头疼。”
据江崇洲了解,国内中医学界对于“土龙”的说法很杂,有人说“土龙”是一种深海鳗鱼,也有人说“土龙”其实就是蚯蚓,还有人觉得“土龙”是恐龙骨头……各种说法不一而足,而每位专家的说法都很有道理,这让江崇洲莫衷一是。
他的研究卡壳在这个“土龙”上。直到很久之后的一天,江崇洲无意间看到了一则新闻,上面说国内一位知名的老中医经过研究认为,土龙就是鳄鱼,于是他立刻与这位专家取得了联系,并且最终证明了“土龙”是鳄鱼的说法。
破解了“土龙之谜”的江崇洲毅然决定,自己要好好研究一下这个“鳄鱼抗癌”偏方,看看它究竟能不能真的抑制癌症。由于缺乏关系,江崇洲很难搞到鳄鱼,“我当时是这么想的,世界上的鳄鱼有很多种,而且大部分生活在亚热带和热带,中国只有扬子鳄,那么土龙这味药物是怎么来的呢?肯定不可能是非洲鳄鱼吧!所以我不可能去南方买一些进口来的鳄鱼,而扬子鳄又是保护动物,你也不可能去弄到,最后我觉得还是从鳄鱼化石入手,看看能不能搞到。”为此,江崇洲花了不少钱,只要听说有人手里有鳄鱼化石,他一定会去找人家买这些化石。

投资巨大惹家人不满

江崇洲通过研究资料发现,由于属于鳄鱼体制特殊,因此它的血液中有着极高的含氧量,而这些是无法依靠鳄鱼化石来替代的,于是他毅然决定,依据我国相关的法律程序来申办“证书”,用以养殖和研发鳄鱼。而这一决定,遭到了妻子和朋友的反对。
首先反对的是江崇洲的妻子,由于当时痴迷于研究鳄鱼偏方,江崇洲对生意基本上不怎么过问了,这让妻子很不满。“吵架,说我不务正业,只知道拿着钱打水漂,干些没影儿的事情。”妻子的不满一度让江崇洲觉得非常难受,于是他开始跟朋友诉说这些烦心事,而朋友们也都劝他不要再搞“研究”了。
“当时朋友们都说,人家医学专家都解决不了的事情,还能指望一张偏方来解决吗?”但是江崇洲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张药方既然流传下来,一定有其存在的道理。“假如说以前医学不发达,大家得了癌症就吃中药,要是这方子不管用,人们根本不会让它流传下来的。”江崇洲说道。正是凭着这个“死理”,江崇洲决定继续自己的研究之路。
然而,养殖研发鳄鱼的手续非常复杂,从2005年1月递上申请材料之后,一直到了2007年5月份,江崇洲才在相关部门那里获得了用于养殖研发鳄鱼的三张证书。仅仅这一项,江崇洲就花了近300万元。江崇洲告诉记者说,今年秋天,他将在崂山开一个专门的鳄鱼养殖场,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一个鳄鱼养殖基地。
而从2000年至今,江崇洲花到研发鳄鱼抗癌偏方上的钱,已经超过了700万元。2007年年末,为了验证自己的药物是否真的有抗癌效果,江崇洲决定去上海某医学机构进行化验,可是天价的化验费用又横亘在了他的面前,“当时大约是需要70万左右的资金吧。”江崇洲回忆说。为此江崇洲一咬牙,把自己控股的一家服装厂的全部股份以极低的价格转让给了合作伙伴,这件事让江崇洲挨了妻子好一顿说。

癌细胞抑制率:56.25%

在拿到了相关机构的证书后,江崇洲通过合法的途径开始研究这个偏方,这张偏方上除了要鳄鱼做药引子之外,还需要“龙骨”等珍贵的药材,于是江崇洲又开始到处找“龙骨”,在他的实验室里,有着五花八门的物件,甚至还有恐龙化石。
“药方上只写的是土龙,那么是土龙血还是土龙肉?还是土龙皮?我都不知道,所以我只好一点一点的试,不断的熬药,然后进行对比。”由于没有学过医学,因此江崇洲的研究之路,走得非常艰难。2007年底,江崇洲总算是熬出来了自己满意的药物,他试着让一位患有乳腺癌的亲戚服用这种药,效果还不错,这让他更加自信,决定把自己的药物送到相关单位进行一下鉴定,以证实其功效。
恰好,当时中国海洋大学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方玉春教授一直从事中药民间偏方的研究,在听完江崇洲的表述后,他对于这个“鳄鱼抗癌偏方”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他决定为江崇洲的药物进行一次检验。
2008年9月11日,江崇洲带着自己的药物来到了实验室,在交上药物之后,他开始了等待消息的煎熬。“检测时间要一个月吧,我就煎熬了一个月。”那时的江崇洲非常紧张,因为出具的报告如果证明药物对于癌细胞无抑制作用或作用不大,那意味着江崇洲八年的时间和心血全部付之东流。
一个多月后,江崇洲来到了海洋大学的实验室,当他接过化验报告后,心头紧张的阴霾一扫而光。根据报告的结论,该药物在经过一百倍的稀释之后,对于“抑制癌细胞率达到了56.25%,尤其对白血病、肝癌的抑制效果最好。”江崇洲觉得,如果不对药物进行稀释的话,或许对于癌细胞的抑制率会更高。
“我们经过实验发现,江崇洲的这个鳄鱼抗癌偏方,其效果还可以,但是说实话,其他药方的抑制率比江崇洲的要高,但是江崇州的药方一个最大的优势是没有毒副效用,而这也是最吸引我们的。”方玉春教授告诉记者说,现在使用的各种抗癌药物,都含有一些毒副效用,这也使得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身体要承受巨大的毒副作用带来的痛苦。

偏方“扶正”尚需数千万元

方玉春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重申,虽然江崇洲的偏方无毒副作用,但是如果想要把偏方变成药品用于治疗癌症,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首先,你要有一个非常专业的优秀的研发团队,对于偏方进行研究,另外一个就是巨大的资金支持。如果江崇洲想把这个药物开发成药品,还需要几千万,甚至是上亿元的资金来维持。”方玉春教授告诉记者说,偏方变成药品还要通过国家审批,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论证和审批后,还要有一个大规模正式的药物临床实验,只有通过这个临床试验,才能进入制成成药的环节。
方玉春认为,江崇洲这些年对于偏方的研究是值得赞赏的,但是如果想让偏方进入一种产业化的生产,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对于专家的说法,江崇洲坦言并未想太多,现在的他决定继续研究下去,如果将来有机会,会考虑与一些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发这个抗癌偏方。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