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癌症种类 > 胰腺癌 > 胰腺癌治疗 >

胰腺癌介入治疗新方法

2009-08-04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胰腺癌介入治疗新方法目的 探讨胰腺癌介入治疗的方法。方法 本组29例均采用Seldinger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胃十二指肠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然后导管插至肿瘤供血的靶动脉,灌注3种抗肿瘤药物。结果 本组全部患者均于术后1个月,行CT或B超检查,其中完全缓解9例,胰腺肿块缩小,上腹部不适、疼痛明显减轻,黄疸减轻或消失,体重增加,部分缓解11例,稳定5例,进展4例。全部病例6个月治疗生存率为51.72%。结论 胰腺癌采用动脉灌注化疗为大剂量冲击化疗,目的是以高浓度的抗癌药物在短时间内杀伤大量的癌细胞。病变部位有效药物浓度比静脉给药高许多倍,可直接达到抗肿瘤的效果。本组采用超选择造影,在靶动脉内联合用药治疗胰腺癌,灌注大量抗肿瘤药物,6个月生存率为51.72%,是改善胰腺癌患者临床症状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胰腺肿瘤;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治疗,介入胰腺癌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过去采取手术治疗,常无法彻底切除,易复发,而且患者痛苦大,可引起手术后并发症。常规内科治疗是静脉滴注抗肿瘤药物,副作用大,临床效果不满意。我院对1998年12月~2005年5月有完整资料的29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提高了胰腺癌患者生存期,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胰腺癌介入治疗新方法一般资料 29例患者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49~76岁,平均59岁;其中胰头癌16例,胰体癌10例,胰尾癌3例;伴肝脏转移3例,侵犯脾脏3例,胆总管扩张11例。术前全部病例均经腹部彩超、CT、MRI等2种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得出诊断,其中9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
    1.2 胰腺癌介入治疗新方法方法 在西门子HICO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上,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的方法将4~5F Cook公司或强生公司的RH管插至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然后寻找靶动脉,采集图像,确认该支血管为肿瘤供血动脉,再超选择用多功能导管放置靶动脉开口,即可缓慢将抗肿瘤药物注入。胰头癌主要由胃十二指肠动脉供血,因此要将导管超选择放置胃十二指肠动脉开口处,胰体、尾部肿瘤主要由脾动脉供血。因此胰体、尾部肿瘤将导管放置脾动脉开口处[1]。一般选用顺铂100mg或卡铂400mg,阿霉素60mg或丝裂霉素14mg,5-FU 1000mg,取其3种药物,各用生理盐水50ml左右稀释,缓慢注入,最后将剩余约1/3的药量在肠系膜上动脉内灌注。对于有肝脏转移的患者,采用总量1/3左右的药量在肝固有动脉内灌注,然后用液化碘油栓塞。术后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3~5天,为了防止或减轻造影剂过敏反应及抗肿瘤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在造影前先在血管内注入地塞米松10mg和胃复安10mg。术后拔管,穿刺部位压迫止血20min左右,用纱布敷料加压包扎。回病房卧床24h,并给予常规抗感染处理。出院后提倡口服阿胶口服液,以增高白细胞和提高免疫功能。根据病情,一般在术后4周左右做1次巩固治疗,然后每隔1~6个月重复治疗。每次再治疗时,将3种抗肿瘤药物调换其中一种,可大大降低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性。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标准,结合文献,疗效评定分为完全缓解(CR):胰腺肿块缩小>50%以上,症状减轻;部分缓解(PR):胰腺肿块缩小25%~50%,部分症状减轻;稳定(NC):胰腺肿块无变化,临床症状改善;进展(PD):肿块进展,症状加重。
   2 结果29例胰腺癌患者,共行64次介入治疗,最少者2次,最多者3次。全部患者均于首次术后1个月,行CT检查。其中完全缓解9例,胰腺肿块缩小,上腹部不适、疼痛明显减轻,黄疸减轻或消失,体重增加;部分缓解11例,胰腺肿块部分缩小,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稳定5例,胰腺肿块无明显变化,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进展者4例。本组介入治疗后分别随访6个月和12个月,生存时间>6个月15例,>12个月6例,患者6个月治疗生存率为51.72%。
  3 讨论胰腺癌起源于腺管或腺泡,癌肿组织易转移到周围淋巴结、脾、肝等,胰头癌侵犯胆总管。胰腺癌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症状比较重,多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黄疸、体重减轻等,此类在影像学得到证实时已属中晚期。过去采取手术治疗,常无法彻底切除,易复发,而且患者痛苦大,可引起手术后并发症。内科采用常规静脉滴注抗肿瘤药物,但效果不明显。胰腺肿块,靠近脊髓,放射治疗常引起脊髓损伤。因此,对已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笔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的方法,经造影确定后将导管超选择放置在靶动脉内,同时应用3种抗肿瘤药物大剂量。动脉灌注,可使局部肿瘤组织内长时间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延长了药物对肿瘤组织的接触时间,能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经过介入治疗后肿瘤坏死、缩小,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直接在肿瘤供血动脉内注药,量虽大,但副作用相对较小。一般经1~2次灌注化疗后胰腺肿块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动脉灌注化疗的基本原理为大剂量冲击化疗,目的是以高浓度的抗癌药物在短时间内杀伤大量的癌细胞。病变部位有效药物浓度比静脉给药高许多倍,可直接达到抗肿瘤的效果。因此,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胰腺癌患者,采用靶动脉灌注抗肿瘤药物,无疑是姑息治疗的一种好方法。本文29例胰腺癌患者通过介入灌注抗肿瘤药物,6个月生存率为51.72%,其临床疗效优于静脉滴注化疗,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是改善癌症患者临床症状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