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百家争论 >

大肠癌普查和早期诊断

2009-08-12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近二十余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西方化,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大肠癌发病率都有增加的倾向。多数研究认为,大肠癌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与高脂肪饮食和运动不足等生活方式的改变相关。
  大肠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粪便变细、黏液便或脓血便、便血、贫血、腹部包块、指检直肠包块、腹胀和肠梗阻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尽早就医,进行大肠癌相关检查。但是,许多情况下大肠肿瘤已经发生而患者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因而普查显得特别重要。由于相当一部分大肠癌来自大肠腺瘤性息肉,普查发现息肉后肠镜下摘除能显著减少大肠癌的发生。以下疾病状态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或高危因素,容易发生大肠癌,要特别重视大肠检查:
  1)大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伴有异型增生者。 一般认为大部分大肠癌起源于腺瘤,因此将腺瘤性息肉视为癌前病变。

  2)家族遗传性息肉和息肉病:主要包括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②P-J综合征;③幼年性息肉。

  3)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病程越长,癌变的几率越大。

  4)胆囊切除术后。

  5)有大肠癌家族史者,主张应至少在先发者发病年龄早10岁进行大肠镜检查。

  大肠癌普查主张在40岁以上人群中积极推广,目前普查一般先行粪便潜血试验2次,反应阳性者则进一步接受大肠精密检查,精密检查则包括全结肠镜,乙状结肠镜或钡剂灌肠X线摄影检查。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