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癌症种类 > 肾癌 > 肾癌诊断 >

卵巢癌治疗

2009-08-14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卵巢癌及其表现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而列居第三位。但因卵巢癌致死者,却占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对妇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卵巢的胚胎发育,组织解剖及内分泌功能较复杂,它所患的肿瘤可能是良性或恶性。因卵巢癌临床早期无症状,鉴别其组织类型及良、恶性相当困难,卵巢癌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肿瘤局限于卵巢的仅占30%,大多数已扩散到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及盆腔各器官,所以卵巢癌无论在诊断和治疗上确是一大难题。多年来专家们对卵巢恶性肿瘤的病理形态,临床发生发展规律及治疗方案进行了许多的探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到目前为止,就国内外临床资料统计,其五年生存率仅25%~30%。
卵巢癌手术治疗
手术时首先应详细探查,包括腹腔灌洗,盆腹腔脏器及盆腔,腹膜后淋巴结的触诊和横膈,腹膜,大网膜的的多点活检,以进行准确的肿瘤分期。手术方式分为彻底手术和保留生育机能的保守性手术。彻底手术的范围包括双侧附件、子宫、大网膜、阑尾切除和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对于肿瘤在盆腔有广泛种植转移的病人,主张尽可能做肿瘤细胞减灭术。williams等人报道手术切除干净的病人,术后化疗的完全缓解率为83%,基本切净者(残存瘤直径<2cm)完全缓解率为59%,而部分切除者(存瘤直径>2cm)术后化疗的完全缓解率为42%。因而尽管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对联合化疗敏感,但手术中尽量将肿瘤切除干净仍是—个治疗成功的关键。
卵巢癌化疗
由于卵巢瘤很早扩散,手术时多数病例已不能清除病灶,而且放疗的效果及应用也很有限,因此全身性化疗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一些晚期病人,经化疗后肿块可以缩小,为再次手术时创造有利条件。
卵巢癌放疗
卵巢恶性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差别很大,卵巢内胚窦瘤,未成熟畸胎瘤,胚胎癌最不敏感,卵巢上皮癌及颗粒细胞癌中度敏感,无性细胞瘤最敏感,手术后再用放疗多能控制。由于卵巢癌较早发生腹腔转移,因此照射范围包括腹腔及盆腔。肝、肾区加以保护,以免造成放射性损伤。放射量全腹腔为3000cGY~5000cGY/6~8周。
卵巢癌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卵巢癌的发生,是因为正气不足,邪气内聚,病理上属于本虚标实。一般在发病初期以攻邪为主兼扶正气;后期则以扶正为主兼祛邪气。邪气主要有气滞血瘀,湿毒壅盛两种类型;正虚则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
气滞血瘀的表现如:下腹肿块,坚硬拒按,按之疼痛。阴道不规则流血或闭经,形体消瘦并有腹水,皮肤粗糙,口干不欲饮,二便不畅,舌有瘀斑瘀点,脉细涩等。治疗要用理气活血、化瘀消症之法,可选用膈下逐瘀汤。药如:桃仁、丹皮、赤芍、红花、五灵脂、乌药、枳壳、香附、莪术、山慈姑各15克,当归、元胡、鳖甲各20克,川芎10克。阴道出血多者加蒲黄30克(布包),地榆炭30克。
湿毒壅盛的表现是:腹部肿块迅速增大,腹胀痛伴腹水,阴道不规则出血,口苦,便干舌暗苔厚腻,脉弦滑数等。治疗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之法,可选择五苓散加味。药如:白术、泽泻、大腹皮、车前草、龙葵、桂枝各15克,猪苓、茯苓、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鳖甲各20克。阴道下血量多者,加炒蒲黄30克(布包),三七粉10克(冲);大便燥结加大黄10克。
气阴两虚的表现为:腹中积块日久,精神倦怠,形体消瘦,气短、口干、食少,腹大如鼓,腹壁脉络曲张或有阴道出血,时有低热,舌红或淡红,脉弦细。治疗可用滋补肝肾、软坚消症之法,当选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药如:熟地、山药、沙参、女贞子、旱莲草、白花蛇舌草各20克,山萸肉、丹皮、龙葵、泽泻各15克,鳖甲30克。阴道下血量多者加阿胶30克,三七10克;食欲不振加炒内金15克,焦三仙各10克。
西医在应用放疗、化疗时或前后,常引起消化道反应或骨髓抑制副反应。因此,配合中药治疗可减少毒副反应,增强免疫力,提高疗效。如有呕吐、食少等消化道反应,可用太子参、黄芪、麦冬、沙参、五味子、生地、半夏、赭石、旋复花、佛手等,以健脾益气,养胃降逆。如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者,可配合人参、黄芪、麦冬、枸杞子、紫河车、补骨脂、鹿角胶等补气养阴,益肾填精之药。
相关链接:“无毒抗癌绿色疗法”是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它在继承传统疗法的基础之上谋求创新和发展,汲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该疗法立足于中医的整体观,在药材的选取上主张药食同源,力求无毒无痛;在药物的组方上遵循君臣佐使,以减毒增效、趋利避害;在诊疗的过程中讲求辨证施治,做到有的放矢;在具体的治疗时坚持扶正祛邪,祛邪而不伤正。“无毒抗癌绿色疗法”十分注重对患者全方位、多层次、多靶点的综合调理,以达到身心同治、标本兼治的目的。此外,“无毒抗癌绿色疗法”治疗方便、适应症广和费用低廉的优势,更为它赢得了数以万计的患者的青睐!
了解更多关于肿瘤诊治及专家信息请咨询 010—84110281
010—84121367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