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乳头状瘤该如何处理?
2009-08-17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小儿喉乳头状瘤是由于感染了人乳头状瘤病毒后产生的真性肿瘤,是小儿呼吸道堵塞常见原因,多为多发性,具有显著的复发性和扩展性,不易治愈。故又称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reirtory papillomatosis, RP)。RP近年来在我国发病呈升高趋势。研究证实小儿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是源自分娩时母亲的产道疣。Major等认为RP是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6、11亚型引起.他们通过PCR技术检测到HPV.并认为瘤体多位于正常喉部粘膜鳞状上皮移行处或解剖狭窄区域。
在这漫长的“持久战”中,手术治疗为主体,目前达成共识的是手术的目的只是通过清除瘤体获得一种无病状态,要求最大限度保持喉的结构及功能。辅助治疗为激光、干扰素。
喉乳头状瘤是小儿喉部常见的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易复发,一般患儿需多次手术,甚至上十次手术,要告知家属不要等至严重的呼吸道梗阻才就医。崔顺九等[1]的研究表明,80%以上患儿在4岁以内发病,发病高峰为2岁,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声带、室带、喉室,气管切开的患儿易出现切开处的乳头状瘤生长,这与本组患儿的病史相符。由于手术与麻醉共享同一气道,所以麻醉处理较为困难。冯霞等[2]及林派冲等[3]通过气管切开或高频通气的方法管理气道成功地完成了一些病例的麻醉,但气管切开后,病变易顺切开口向下蔓延,高频通气的方法也不够安全。气管插管是保证气道通畅的可靠方法,但为了方便手术操作(在气管导管周围操作),可选用较小号气管导管,比估算的小0.5~1 mm,弯形管为佳,有套囊的可防止血、痰的吸入。因为瘤体脆,气管插管时需轻柔以防瘤体脱落和出血。吸入麻醉药呼吸抑制轻,诱导时无疼痛,小儿多易接受,又可原形经气道排出,麻醉深度可控性好。本组患儿选用50%O2/N2O复合氟烷诱导,诱导过程平顺,术中根据情况调节氟烷的浓度来调节麻醉深度。小剂量芬太尼有镇痛和降低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的作用,同时呼吸抑制也不明显[4]。由于气管导管小,且小儿处于麻醉状态下,手动辅助呼吸是必要的,同时手可感觉气管通畅情况。手术结束后换用较大号的气管导管可使气道更通畅,CO2更易排出。术前应用阿托品减少气道分泌物及术中运用地塞米松防止气道黏膜水肿也是必要的。术后采取侧卧位,头低脚高可更好地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和避免分泌物及血液的吸入。本组患儿采用插入较小号的气管导管管理气道,用吸入麻醉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的方法实行麻醉均诱导平顺,术中O2正常,术毕苏醒较快(3~15 min)。
总之,对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来说,插入较小号气管导管管理呼吸道,应用吸入麻醉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