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癌症患者康复运动的一些指南
2009-08-18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运动对肿瘤患者康复的五大作用 一是运动可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由于肿瘤的存在,使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如白血病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还不到健康人的15%。有资料证实,当癌症患者进行3个月的体育锻炼后,血中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明显高于不锻炼者。而一旦停止锻炼,这种细胞的活性就会逐渐降低。在体液免疫方面,经一段时间运动后,免疫球蛋白含量与活性均可提高。在造血功能方面,癌症患者运动后可缓解化疗和放疗对机体造血机制的抑制,促进造血功能恢复。二是运动可改善人的情绪,消除忧虑与烦恼。三是运动能促使机体排出更多的有害物质。出汗可使体内的铅、锶、镍和铍等致癌物质,可随汗水排出体外,加速机体康复。四是运动使机体吸人比平常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氧气。美国专家发现,人体的吸气量增多,呼吸频率加快,可大大提高肺的有效通气量,改善体内气体交换,将一些致癌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与呼吸道排出体外,也提高了机体新陈代谢的质量。五是运动可加快肢体(包括残肢)关节、肌肉和组织器官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的还为职业康复创造条件。
肿瘤患者康复运动的原则 一是有计划、有目的、有节奏地进行,合理安排锻炼项目与节奏。锻炼计划实施前,先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再拟定运动处方。二是适量,适度,因人、因病量力而行。要掌握最佳运动负荷,坚持以有氧运动为主,同时保证一定的运动时间与强度。运动方式视个人喜好而定,避免剧烈运动与过度劳累。三是运动应由简到繁,由轻到重,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四是某些特殊锻炼,应由专业医护人员指导、监督和保护,注意运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五是确保运动安全,避免损伤。
适量运动的参考标准 专家表示,如何适当地掌握自己的运动负荷量,可参考以下几点:一是锻炼过程中,自己的心跳不超出100~130次/分这一范围。少数体质好的肿瘤患者,心跳可至170次/分。二是运动可使呼吸节奏加深、、加快,但要保持均匀,不造成节奏紊乱,上气不接下气。三是运动过程中患者自我感觉良好,轻松,仅有轻度疲劳感。完成预定计划即结束运动,不随意加重运动量或延长运动时间,以免超负荷性疲乏。
运动模式选择 一是主动运动。体质较好,可以自由活动者,应采取主动运动模式。专家认为,在肿瘤患者的运动中,首先值得推荐的是散步或步行。散步运动量不大,且简便易行,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可提精神,调气血,练筋骨。散步时间可选择清晨、饭后或睡前半小时左右。步行是最佳的有氧代谢运动,最好每天中速步行3千米,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步行5次。当然,在有限的时间内走完这段路程,有一定的速度要求-不像散步那样随意,故要求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常用的主动运动还有做操、打太极拳、跳舞、游泳、骑自行车和打乒乓球等。体力好的话,还可加大一些运动量,如练健身器、拉力器和哑铃等项目,酌情选择。二是被动运动模式。适用于卧床不起或瘫痪,无自主活动能力者。要全靠外力进行一些康复运动。如家属或医护人员按摩患者肢体,促进血液循环;活动(伸屈)四肢,防止关节僵直与肌肉萎缩;捶揉躯体,协助翻身,避免褥疮的发生等。被动运动注重全部关节与肌肉的活动与锻炼,包括头、颈、肩、肘、腕、手各关节,以及腰、骶、髋、膝、踝、足各关节,注意其各个方向的活动,定时、定量训练,全面顾及,不挂一漏万。三是助动运动,以自力为主,外力为辅,内外结合。主要用于癌症患者术后,肌肉无力或肌肉麻痹的功能锻炼。外力借助自身健肢、别人的肢体或器械进行练习。如肩关节功能障碍,先自己外展至一定幅度,无力再举时,可由健肢或别人协助,再借力向上外展至有痛即止,即为助力运动之一例。
专家指出,癌症患者的康复运动,不可或缺;运动康复,其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