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泰:癌症老人自费编书献礼国庆
2009-09-11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野战二院为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记录下这段历史”
建国60周年之际,在溪南干休所,记者见到了一位身穿军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就是原101医院的副政委,也是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第二野战医院的工作人员——董振泰。为这个医院贡献了32年青春岁月的董老今年已经80岁,他说以他为代表的一些老同志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向国庆献礼。因此,身患癌症的他忍住病痛和昔日的战友们自费筹措起了专门为记录野战二院历史而编著的院史。至今,已经完成120多篇文章,将近70万字的编写。
查出癌症 与时间赛跑
“他经常通宵达旦,我都习惯了。”董老的爱人告诉记者,自从开始了书的编纂工作,董老就经常顾不上休息。“9月8日就是的,一直弄到半夜两点。”董老告诉记者,出书的念头一直都有。在1991年到1999年的几次聚会中,老战友们都有这样的意愿,想为野战二院留下点什么。实际加快了动作,是因为他在2007 年年初的时候查出自己患有前列腺癌。这样,把自己记忆中的那些辉煌记录下来的愿望就更加强烈和迫切了。之后,董老就加快了联系各地战友的速度。“3、4月份的时候拼命打电话,生怕筹不到稿件。结果到今年6月底截稿的时候,稿子出乎意料地多。看都看不过来。”董老高兴地说,“到现在整理出大约123篇文章,将近70万字。从8月29日拿到初样,9天看了3遍,也就是210万字。”董老的爱人在旁边心疼地直摇头:“他就是憋着一股劲。那时候还在医院,躺在病床上也不肯把稿子放下来。”
几经曲折 自费编院史
“我们1991年第一次聚会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写回忆录的想法。”董老说,后来某次聚会的活动筹备组还给老同志们发了提纲,征集稿件。部分老战士的书稿寄出后,收录到了一本名为《峥嵘岁月》的书中。但是这本书并不是专门为野战二院写的,董老就动了编写院史的心思。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当时主要负责的人员并没能把书给出版。这也就成为董老他们心中的一大遗憾。
董老下定决心,自己来操办这件事。“很难啊。当时的一些同志,现在很多都不在人世了。我那时去上海找的4个同志,2个在医院,一个已经神志不清了。”除了人难找,还有就是很多资料需要勘误。“找到的一些地图和照片,上面标注的地点很多都是错的,我是左右两张地图,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核对。有的文字看不清,就去查资料,有时候要过上好久才能查到。”董老说,很多老同志一开始还不理解,认为是劳民伤财。也有的劝他找以前的下属去赞助。“我不想给任何人造成负担。”董老表示,自费是因为他做这件事觉得很有意义。溪南干休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董老的两个孙女一个刚脊椎动了手术,一个眼睛不好,董老每月还要补贴给她们一些钱。
后来很多老同志也是在他的感召下,不仅写稿、提供资料,还自己出了买书的钱。
基本完成 国庆前面世
“我一直觉得,我之所以有今天,离不开野战二院的教育和培养。作为对医院的回报,也是对历史的记录,同时也向国庆献礼。这本书,我们一定会在国庆前弄好并且出版。”董振泰老人介绍,他16岁入伍,第二年,也就是1947年进入野战二院。从一开始当学员,再到卫生员,后来转做护士,再升到护士长、总务护士长,并在1956年正式转入政治工作,参加过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
“我在二院待了32年。”回忆起这段峥嵘岁月,董老不胜唏嘘:“我记得最辛苦的是豫东战役。我们是野战医院,所以是仗打到哪里我们要跟到哪里,并且是在最前沿。那时候天天都在打,我们几天几夜都没得休息。有一次我们在村东头,村西头就是敌人。都碰上面了,我们只好赶紧背着女同志就跑,一口气跑了十几里地。还有淮海战役的时候,敌人那个坏呀,专打腿,我们也只能跑,那时候重伤员特别多,都是伤在腿上。走不动,都只能我们去抬,去背。”董老说,野战二院那时被称为“大肚子医院”,因为“什么病人都接,多少病人都接”,为的就是尽可能地多救治一些伤员。仅3年解放战争就收治了2万多名伤员。“野战二院为祖国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记录下这段历史。” 董老表示。
目前董老编写的院史已经基本完成,并在进行校对工作,这本野战二院的院史将于国庆前面世。(陈轶)
|链接|
第三野战军第二野战医院
初建于1941年2月,由华东军区野战军7个师中的第一师筹建成立。于1947年11月正式定名为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第二野战医院,到1986年12月取消番号,被拆分为九九医院、一二二医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