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癌症护理 > 术后护理 >

中晚期肝癌双介入治疗的护理

2010-02-25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为了提高肿瘤药物治疗效果,加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减少毒副反应,采用肝动脉插管灌注和局部介入疗法(双介入疗法)治疗19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疗效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加强心理护理,消除病人对治疗的恐惧、紧张心理,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穿刺侧肢体血液循环及感觉情况,监测肝、肾功能,是提高疗效的保证。

  介入治疗是将药物注入肿瘤部位,有效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增加杀灭肿瘤细胞量,减少抗癌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增加游离药物浓度,提高抗癌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减轻药物的全身毒副反应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和不愿手术的病人,采用肝动脉插管灌注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应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1],效果肯定;而肝癌的局部注射治疗也广泛应用于临床[2,3]。我科1993年8月至1997年3月对19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给予双介入治疗,疗效明显,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9例中男15例,女4例,年龄35~70岁。病程15~90 d,平均45 d。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实验室检查AFP均大于400 μg/L。所有病例均经CT、B超确诊。

  2 治疗方法

  2.1 肝动脉灌注化疗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在电视屏幕下,置导管于肿瘤的供血动脉中,将丝裂霉素10 mg+5-Fu 1 500 mg经导管直接注入。灌注结束后拔管,局部压迫15~20 min,并加压包扎36~48 h,嘱病人平卧24 h。4周1次,3次为1个疗程。

  2.2 局部注射治疗

  于肝动脉灌注化疗后第2~3周,在B超定位导引下,用穿刺活检针经皮行肝穿入肿瘤组织中心,将顺铂20~40 mg+纯乙醇5~20 ml通过活检针注入肿瘤。4周1次,3次为1个疗程。

  3 结果

  治疗3个月完全缓解(B超复查肿瘤消失)2例,占10.5%;部分缓解(肿瘤缩小)14例,占73.7%;稳定(肿瘤大小不变)1例,占5.3%;恶化(肿瘤继续增长)2例,占10.5%。治疗后,病人的食欲、一般状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疼痛明显缓解,部分病人的腹水减少。随访:1年生存率84.2%(16例),2年生存率63.2%(12例),5年生存率26.3%(5例)。

  4 护理

  4.1 心理护理

  中、晚期肝癌病人经多方治疗而疗效不佳,对双介入疗法产生怀疑、紧张、恐惧心理。根据病人求医心切的心理,我们耐心、热情地向病人介绍治疗目的及手术方法,并向病人介绍成功病例,使其增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4.2 术前准备

  常规检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时纠正血小板过低;术前1 d双侧腹股沟备皮,备血,做好青霉素、普鲁卡因及碘过敏试验;术前4 h禁食。

  4.3 术后护理

  4.3.1 插管局部的护理:术毕拔管后,股动脉局部加压包扎,穿刺侧肢体取伸直位4~6 h,绝对卧床48 h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防穿刺部位血凝栓脱落,防止皮下血肿及大出血。本组未发生股动脉大出血。

  4.3.2 穿刺侧肢体血循环观察:术后24~48 h密切观察病人下肢皮肤颜色、皮温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穿刺部位动脉有无栓塞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3.3 胃肠道反应的护理:高浓度化疗药物可刺激胃肠道而引起应激反应。本组有12例发生恶心呕吐,肌注灭吐灵10 mg后症状缓解;呕吐时将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引起呛咳或窒息;注意呕吐物性质、颜色、量,并做好记录。

  4.3.4 监测肝肾功能:化疗药物对肝、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术后定期监测有助于及时纠正。双介入治疗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分布少,因此减少了毒副作用的发生。本组19例病人均无肝、肾功能损害。

  4.3.5 一般护理:①改善营养状况,予以低盐、低脂、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于消化饮食。②详细记录24 h出入量,对有腹水的病人尤为重要。③治疗后病人由于卧床,活动受限,协助其进行生活护理。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