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和基因有关
2010-02-26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四川大学华西生命科学学院研究表明:肿瘤形成的原因和人类的基因有关系。日前,这一研究成果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这项成果的科研带头人宋旭教授表示,他们在研究中发现,有5种来源于人类基因的物质“大分子ncRNA”,可通过与蛋白相互作用,从而将成纤维细胞转化成肿瘤细胞,还可促进肿瘤的恶性生长。该发现有可能使人们对肿瘤成因产生新的认识,可利用这些大分子ncRNA开发出新型的肿瘤治疗药物和肿瘤诊断试剂。
2009年8月4日,生命科学学院宋旭教授实验室的原创性研究论文“Role of human noncoding RNAs in the control of tumorigenesis”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全文发表。
人体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大约有2万个,编码蛋白质的DNA在基因组中不足2%,除约5%的非转录区外,其余约93%的基因组DNA可转录产生非编码RNA(ncRNA),目前已发现ncRNA与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均有密切联系,因此ncRNA研究是当前分子生物学最热门的重要前沿领域。
这篇文章发现5种来源于人的大分子ncRNA可通过与PSF(PTB-associated splicing factor)蛋白相互作用调控原癌基因的转录,从而将成纤维细胞转化成肿瘤细胞,还可促进肿瘤的恶性生长,说明大分子ncRNA的异常高表达可能是肿瘤的重要成因之一。该发现有可能使人们对肿瘤成因产生新的认识,可利用这些大分子ncRNA开发出新型的肿瘤治疗药物和肿瘤诊断试剂。这也是继宋旭教授之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的三篇关于大分子ncRNA-蛋白相互作用的作用机制论文后的又一突破性科研进展。
基因是改变不了,但是预防癌症我们可以做到,具体咨询乔小姐13805789212
2009年8月4日,生命科学学院宋旭教授实验室的原创性研究论文“Role of human noncoding RNAs in the control of tumorigenesis”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全文发表。
人体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大约有2万个,编码蛋白质的DNA在基因组中不足2%,除约5%的非转录区外,其余约93%的基因组DNA可转录产生非编码RNA(ncRNA),目前已发现ncRNA与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均有密切联系,因此ncRNA研究是当前分子生物学最热门的重要前沿领域。
这篇文章发现5种来源于人的大分子ncRNA可通过与PSF(PTB-associated splicing factor)蛋白相互作用调控原癌基因的转录,从而将成纤维细胞转化成肿瘤细胞,还可促进肿瘤的恶性生长,说明大分子ncRNA的异常高表达可能是肿瘤的重要成因之一。该发现有可能使人们对肿瘤成因产生新的认识,可利用这些大分子ncRNA开发出新型的肿瘤治疗药物和肿瘤诊断试剂。这也是继宋旭教授之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的三篇关于大分子ncRNA-蛋白相互作用的作用机制论文后的又一突破性科研进展。
基因是改变不了,但是预防癌症我们可以做到,具体咨询乔小姐1380578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