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癌症”可防可控
2010-04-22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松树也会得“癌症”。记者从4月21日在南昌召开的新型植物源农药——噻虫啉技术推广应用研讨会上获悉,我省在松材线虫病防治方面的技术创新,使我国林业生物防治技术和制剂生产水平跃居世界前列。
松树是我国主要造林绿化树种之一。松材线虫被列为国际检疫性害虫,我国自1982年发现该害虫以来,已传播蔓延至全国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累计致死松树5000万株,每年造成经济损失近500亿元,对南方5亿亩松林造成威胁。以往,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不仅防治效果差,而且严重污染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2009年,该虫害已进入爆发期,重灾地区的生态环境、外贸出口和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庐山、黄山、张家界、三清山等风景区均面临松材线虫病的威胁,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防控松材线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灭杀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家林业局造林司的支持与指导下,通过3年时间,成功研制出对松褐天牛有特效的新型植物源农药——噻虫啉。产品经过20多个省市的林间药效试验,结果证明该药对人畜、鱼类、蜂、鸟及其他水生生物没有影响,对松毛虫、杨扇舟蛾、美国白蛾、蝽类等多种林业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效。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专家常国彬表示,江西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之一,松树资源非常丰富。噻虫啉的研制成功,不仅能维护江西的生态安全,坚决遏制松材线虫病蔓延的态势,对维系我国森林资源的生态平衡、吸收温室气体、减少碳排放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