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在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的应用
2010-06-07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0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45.6岁,78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2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均采取CEF或EP方案,化疗周期为4~6周期。
1.2 方法
1.2.1 分组,将10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程度、化疗方案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化疗前30 min给予格拉司琼静脉点滴,观察组除了应用格拉司琼外,采取音乐疗法。
1.2.2 具体操作方法 (1)实施音乐疗法前1天,入病房进行音乐背景调查(包括是否有听音乐的习惯,听音乐的频率、地点及音乐培训背景),并进行音乐喜好的评估,然后将选定的曲目录制于随身听中,要求不重复。(2)实施静脉化疗开始后,患者即戴耳机听音乐,时间为1 h。音量<70分贝,当晚临睡前再听30 min,连续3 d。(3)对呕吐频繁者采取午睡时给药。因为患者在接受音乐的同时,往往促进睡眠,而在睡眠中给药可预防化疗所致的呕吐,这是因为胃酸分泌随迷走神经的控制而周期性变化,睡眠时胃肠蠕动慢,肛门括约肌反射改变,吞咽活动弱,唾液分泌近于停止,所以睡眠中呕吐反射会减弱。(4)静脉化疗于餐后3-4 h用药较适宜,此时胃充盈度小,胃内压力低,发生呕吐症状少。
1.2.3 观察指标,按照WHO制定的“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分为五级。(1)0度:无恶心呕吐。(2)Ⅰ度:恶心。(3)Ⅱ度:暂时性呕吐。(4)Ⅲ度:呕吐需治疗。(5)Ⅳ度:难以控制的呕吐。
1.2.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
2 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恶心呕吐发生19例,对照组50例发生恶心呕吐35例。音乐疗法防止恶心呕吐的有效率62.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19例发生恶心,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临床定义恶心是一种主观想吐的感觉,通常发生在胃上部、咽喉或扩散到整个腹部,常伴有胃部收缩力消失和肠道的蠕动减少以及十二指肠收缩后内容物流到胃部的情形。呕吐是由于横膈膜上移和腹部肌肉强力收缩,使胸内压突然的增加并配合胃扩约肌放松而产生胃内容物被排出体外。
大部分化疗药物特别是细胞毒性药物在化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厌食、恶心、呕吐都基于以下三种不同的原因:
(1)精神心理刺激:当看到别人应用化疗药物或者曾经用过化疗药物出现了明显恶心呕吐症状,用药时就会出现条件反射。
(2)化疗药物刺激呕吐中枢的化学感受区引起恶心呕吐。
(3)外界刺激胃肠道以及咽喉部。祖国医学认为,化疗药物之所以引起恶心呕吐,是因为癌症患者正气亏虚,化疗药物作为外邪损伤脾胃而致脾胃虚弱,脾胃运化失调所致。由于悲伤肺,怒伤脾,乳腺癌患者获知疾病诊断时。多有七情内伤。情志抑郁,再加上缺乏癌症及化疗相关知识。当从各个渠道得知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时,常表现紧张、恐惧、焦虑不安、食欲减退,甚至还未化疗就会出现恶心、呕吐。
音乐疗法作为一种医疗手段由来已久,是医学、心理学与音乐相互结合、相互交叉渗透的产物。音乐疗法摆脱了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化,将音乐、心理、礼会、文化、美学等多方面的理论引入到治疗中。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音乐疗法在临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它能够转换自主神经在视丘的反应,使紧绷的肌肉放松,降低ACTH的释放,减少交感神经的活动,减轻应激反应;音乐也可以影响边缘系统,使脑垂体释放吗啡,达到止痛、唤起愉悦感、改善心理感受、减轻焦虑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此外,悦耳动听的音乐对大脑是一种良性刺激,使患者的身心完全放松,增加了其对治疗的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音乐疗法的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减轻。郑春美等的研究也发现通过音乐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失眠及全身症状等均有明显好转。应用音乐疗法时,治疗者根据患者的病症、体质、心理状况、文化背景、爱好、音乐欣赏能力、性格、治疗目的等因素制订专门的治疗方案,选择适宜的乐曲,规定治疗的时间及频率。
有文献报道,可根据5种民族调试音乐的特性与五脏五行的关系及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来选定曲目。国内也有专家建议,单次音乐治疗的时间最好不超过60 min,音乐强度应控制在70分贝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