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瘤诊断方法有哪些
2010-06-13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一、脑瘤概述
脑瘤是生长于颅内的原发性肿瘤,虽可分为良性与恶性,但由于颅腔内容积不允许扩大,因此,不论何种肿瘤都可直接引起脑组织的局部损害,影响脑血液循环,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造成颅内积水或脑水肿,以至于发生脑疝,威胁患者生命,所以无论颅内何种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最为重要。脑瘤的发病率约占全身各部肿瘤的1.8%,在儿童中因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较少,故其脑瘤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约占全身肿瘤的7%。在一般尸体解剖材料中脑瘤约占1.3%~20%。
二、脑瘤诊断的方法
1.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生长,逐渐出现头痛、呕吐、视觉障碍等。症状进行性加重。有的可见头晕、复视、精神症状、癫痫发作、颈项强直,以及脑疝时出现呼吸,脉搏变慢,血压增高等变化。因肿癌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体征等。
2.X线平片检查可见颅内压增高及定位的证据。
3.超声波探测 中线波向健侧移位,可见占位病变位置的大小,有的可见肿瘤病理波形。
4.同位素脑扫描可见同位素浓集现象。
5.脑血管或脑室造影 可作定位及定性诊断。
6.CT或MRI检查可显示肿瘤轮廓和周围水肿带、脑室扩大或移位情况。
7.脑电图检查 出现局限性慢波或弥散性节律异常。
三、脑瘤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脑瘤的鉴别诊断是将脑瘤与其他脑部疾患相鉴别,现将临床上容易与脑瘤混淆的相关疾病进行区分:
1、脑蛛网膜炎:
因常有视力减退,颅内压增高与局灶性脑症状而易与脑瘤相混淆。一般脑蛛网膜粘连的病程较长,进展亦慢,可多年保持不变。如有感染及中毒病变则诊断不难,少数困难病例应做造影检查或CT扫描来鉴别。
2、慢性硬膜下血肿:
老年多见,有或无颅脑外伤史,CT扫描血肿常呈等密度或仅见中线结构移位,有时需做MRI或脑血管造影以作出鉴别。
3、先天性脑积水:
应与小儿脑瘤所致的继发性脑积水相鉴别。主要依据是小儿先天性脑积水起病早,绝大多数在2岁内,自小头颅大,前囱很宽,但其他颅内压增高症状不明显,病程长,有明显的智力发育障碍,而一般营养状况则大多较好。
4、内耳眩晕症:
桥小脑角肿瘤常有眩晕、耳鸣、耳聋,需与本病作鉴别。内耳性眩晕症状无面及三叉神经受损征象,X片示内听道无扩大,脑脊液内蛋白不高。
5、脑脓肿:
虽有占位效应,但病人常有感染灶,起病时发热,并有脑膜刺激征,周围血象有白细胞增多,脑脊液内有炎性细胞; CT扫描常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退低阴影,增强扫描呈薄壁而光滑的环状强化,均有助于鉴别。
6、视神经乳头炎:
常可误认为视神经乳头水肿,而作为构成颅内肿瘤的依据,但乳头充血较明显,乳头隆起一般不超过2个屈光度,早期有显著的视力减退,无局灶性脑损害体征,可与视乳头水肿相鉴别。
7、脑寄生虫病:
包括脑血吸虫病、脑囊虫病、脑包虫病及脑肺吸虫病。患者均有颅压增高症状,并有抽搐发作。凡来自疫区有与感染源有接触史者均应考虑之。大便检查、虫卵孵化、痰液检查,如能发现有寄生虫卵,当有助于区别。有上下结节者应作活检以澄清诊断。血清及脑脊液的特殊补体结合试验,皮肤反应试验在囊虫及肺吸虫病中常可呈阳性及应。CT检查有助于诊断。
8、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又称假性脑瘤):
患者仅有颅内压增高征象而无其他局灶性症状。CSF检查都属正常,病程进展缓慢,腰穿放液后常有明显好转。一般在半年至一年后常自行缓解,但可复发。本病可见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炎症或外伤后蛛网膜粘连、药物反应及某些内源或外源性毒素影响。假性脑瘤的脑脊液检查无阳性所见;而脑瘤患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且颅脑影像学中可见占位性改变。
9、脑瘤性卒中:
卒中型脑瘤常有偏瘫、失语易与脑出血混淆。脑卒中患者年龄偏大,有高血压病史,发病急,常无前驱症状,稳定后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而老年人患脑瘤,因颅内空间较大,症状时好时坏,类似一过性脑缺血。如发作次数明显增加,应做CT扫描以免漏诊。
10、癫痫:
脑瘤引起的继发性癫痫需与特发性癫痫相鉴别。原发性癫痫起病早,无颅高压症状,无局灶性脑损害征,病程长而保持稳定,脑电图有癫痫波发放,这与脑瘤局灶体征和局灶性慢波有不同。
11、球后视神经炎:
鞍区肿瘤与垂体瘤主要表现为视力障碍,颅内肿瘤晚期引起的视神经萎缩也有视力障碍,故须与球后视神经炎鉴别。球后视神经炎缺少脑部症状,视野改变不典型,病程较固定或间有好转,X片显示无颅骨及蝶鞍改变。
12、脑血栓形成:
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与脑瘤性卒中相似。但脑血栓患者,多无颅内压增高症状,症状可在1—2日内达高峰,后逐渐好转或平稳,患者多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史。脑血栓形成24小时后,CT显示不规则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密度不均,需与脑瘤相鉴别。脑血栓形成的脑脊液压力和蛋白定量多正常,有助于与脑瘤的鉴别。
13、脑结核瘤:
本病常以头痛、呕吐、视力障碍、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及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为主要表现,且多发生于小脑及枕叶,常误诊为脑瘤。脑结核瘤的患者多为20岁以下的青少年,多有结核病史或体内其它器官有活动性结核病灶,尤其是肺部病灶,患者表现消瘦、营养不良、微热、盗汗等,抗结核治疗有效。而脑瘤患者以中老年多见,除合并感染外没有全身中毒症状,但其病程进展较快,症状进行性加重。头颅CT二者均有灶周水肿带、环形增强及结节性增强,但脑结核瘤常为多发,病灶多位于额顶叶皮层或皮层下浅表部位,星圆形或卵圆形,可有钙化和脑膜增强征象,经抗结核治疗病灶可变小。另外,在脑结核瘤的x线片中有钙化时,选择腰穿可查到结核菌。
14、神经官能症:
脑瘤在早期易被误诊为神经官能症。对于持续性头痛且症状进行性加重者,应作仔细的神经系统检查,随访眼底。对疑及脑瘤者,应考虑作辅助检查。
临床上脑瘤与一些脑部疾病症状相似,不易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建议当出现类似脑瘤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脑瘤是生长于颅内的原发性肿瘤,虽可分为良性与恶性,但由于颅腔内容积不允许扩大,因此,不论何种肿瘤都可直接引起脑组织的局部损害,影响脑血液循环,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造成颅内积水或脑水肿,以至于发生脑疝,威胁患者生命,所以无论颅内何种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最为重要。脑瘤的发病率约占全身各部肿瘤的1.8%,在儿童中因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较少,故其脑瘤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约占全身肿瘤的7%。在一般尸体解剖材料中脑瘤约占1.3%~20%。
二、脑瘤诊断的方法
1.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生长,逐渐出现头痛、呕吐、视觉障碍等。症状进行性加重。有的可见头晕、复视、精神症状、癫痫发作、颈项强直,以及脑疝时出现呼吸,脉搏变慢,血压增高等变化。因肿癌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体征等。
2.X线平片检查可见颅内压增高及定位的证据。
3.超声波探测 中线波向健侧移位,可见占位病变位置的大小,有的可见肿瘤病理波形。
4.同位素脑扫描可见同位素浓集现象。
5.脑血管或脑室造影 可作定位及定性诊断。
6.CT或MRI检查可显示肿瘤轮廓和周围水肿带、脑室扩大或移位情况。
7.脑电图检查 出现局限性慢波或弥散性节律异常。
三、脑瘤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脑瘤的鉴别诊断是将脑瘤与其他脑部疾患相鉴别,现将临床上容易与脑瘤混淆的相关疾病进行区分:
1、脑蛛网膜炎:
因常有视力减退,颅内压增高与局灶性脑症状而易与脑瘤相混淆。一般脑蛛网膜粘连的病程较长,进展亦慢,可多年保持不变。如有感染及中毒病变则诊断不难,少数困难病例应做造影检查或CT扫描来鉴别。
2、慢性硬膜下血肿:
老年多见,有或无颅脑外伤史,CT扫描血肿常呈等密度或仅见中线结构移位,有时需做MRI或脑血管造影以作出鉴别。
3、先天性脑积水:
应与小儿脑瘤所致的继发性脑积水相鉴别。主要依据是小儿先天性脑积水起病早,绝大多数在2岁内,自小头颅大,前囱很宽,但其他颅内压增高症状不明显,病程长,有明显的智力发育障碍,而一般营养状况则大多较好。
4、内耳眩晕症:
桥小脑角肿瘤常有眩晕、耳鸣、耳聋,需与本病作鉴别。内耳性眩晕症状无面及三叉神经受损征象,X片示内听道无扩大,脑脊液内蛋白不高。
5、脑脓肿:
虽有占位效应,但病人常有感染灶,起病时发热,并有脑膜刺激征,周围血象有白细胞增多,脑脊液内有炎性细胞; CT扫描常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退低阴影,增强扫描呈薄壁而光滑的环状强化,均有助于鉴别。
6、视神经乳头炎:
常可误认为视神经乳头水肿,而作为构成颅内肿瘤的依据,但乳头充血较明显,乳头隆起一般不超过2个屈光度,早期有显著的视力减退,无局灶性脑损害体征,可与视乳头水肿相鉴别。
7、脑寄生虫病:
包括脑血吸虫病、脑囊虫病、脑包虫病及脑肺吸虫病。患者均有颅压增高症状,并有抽搐发作。凡来自疫区有与感染源有接触史者均应考虑之。大便检查、虫卵孵化、痰液检查,如能发现有寄生虫卵,当有助于区别。有上下结节者应作活检以澄清诊断。血清及脑脊液的特殊补体结合试验,皮肤反应试验在囊虫及肺吸虫病中常可呈阳性及应。CT检查有助于诊断。
8、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又称假性脑瘤):
患者仅有颅内压增高征象而无其他局灶性症状。CSF检查都属正常,病程进展缓慢,腰穿放液后常有明显好转。一般在半年至一年后常自行缓解,但可复发。本病可见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炎症或外伤后蛛网膜粘连、药物反应及某些内源或外源性毒素影响。假性脑瘤的脑脊液检查无阳性所见;而脑瘤患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且颅脑影像学中可见占位性改变。
9、脑瘤性卒中:
卒中型脑瘤常有偏瘫、失语易与脑出血混淆。脑卒中患者年龄偏大,有高血压病史,发病急,常无前驱症状,稳定后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而老年人患脑瘤,因颅内空间较大,症状时好时坏,类似一过性脑缺血。如发作次数明显增加,应做CT扫描以免漏诊。
10、癫痫:
脑瘤引起的继发性癫痫需与特发性癫痫相鉴别。原发性癫痫起病早,无颅高压症状,无局灶性脑损害征,病程长而保持稳定,脑电图有癫痫波发放,这与脑瘤局灶体征和局灶性慢波有不同。
11、球后视神经炎:
鞍区肿瘤与垂体瘤主要表现为视力障碍,颅内肿瘤晚期引起的视神经萎缩也有视力障碍,故须与球后视神经炎鉴别。球后视神经炎缺少脑部症状,视野改变不典型,病程较固定或间有好转,X片显示无颅骨及蝶鞍改变。
12、脑血栓形成:
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与脑瘤性卒中相似。但脑血栓患者,多无颅内压增高症状,症状可在1—2日内达高峰,后逐渐好转或平稳,患者多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史。脑血栓形成24小时后,CT显示不规则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密度不均,需与脑瘤相鉴别。脑血栓形成的脑脊液压力和蛋白定量多正常,有助于与脑瘤的鉴别。
13、脑结核瘤:
本病常以头痛、呕吐、视力障碍、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及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为主要表现,且多发生于小脑及枕叶,常误诊为脑瘤。脑结核瘤的患者多为20岁以下的青少年,多有结核病史或体内其它器官有活动性结核病灶,尤其是肺部病灶,患者表现消瘦、营养不良、微热、盗汗等,抗结核治疗有效。而脑瘤患者以中老年多见,除合并感染外没有全身中毒症状,但其病程进展较快,症状进行性加重。头颅CT二者均有灶周水肿带、环形增强及结节性增强,但脑结核瘤常为多发,病灶多位于额顶叶皮层或皮层下浅表部位,星圆形或卵圆形,可有钙化和脑膜增强征象,经抗结核治疗病灶可变小。另外,在脑结核瘤的x线片中有钙化时,选择腰穿可查到结核菌。
14、神经官能症:
脑瘤在早期易被误诊为神经官能症。对于持续性头痛且症状进行性加重者,应作仔细的神经系统检查,随访眼底。对疑及脑瘤者,应考虑作辅助检查。
临床上脑瘤与一些脑部疾病症状相似,不易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建议当出现类似脑瘤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