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癌症种类 > 胰腺癌 > 胰腺癌症状 >

胰腺癌发生转移有哪些特点?

2010-07-05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胰腺癌确诊时,大约仅10%患者癌肿仍局限于局部,90%的患者已发生转移,其中50%以上转移至肝脏,25%肠系膜转移,20%以上侵犯十二指肠。

     1、直接侵润。胰内扩散,多数胰腺癌早期即可穿破胰管壁,以弥漫浸润方式沿小叶内淋巴管向胰内转移,并向周围组织浸润、转移。胰周组织的浸润,前方浸润胃及结肠,后方浸润门静脉、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及腹膜后组织,上方浸润肝十二指肠韧带,下方浸润十二指肠、肠系膜根部及肠系膜上血管。
     2、淋巴转移。为早期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手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可高达75%~80%。
     3、神经转移。沿神经扩散是胰腺癌转移的特有方式。癌细胞首先侵犯胰内神经,进而沿神经扩散至胰外神经。
     4、腹膜种植。癌细胞可种植到腹腔的其他部位。
     5、血行转移。胰腺癌可直接累及门静脉、肠系膜血管、脾静脉及下腔静脉。血行转移通常由门静脉转移至肝,再转移至肺,继而转移至肾上腺、肾、脑及骨骼等组织。
   
     胰腺癌转移的特点:

     1、出现转移早。胰腺癌由于生长较快,加之胰腺血管、淋巴管丰富,而胰腺本身包膜又不完整,往往早期就发生转移。
     2、沿神经分布转移。沿神经转移是胰腺癌有别于其他消化道肿瘤的又一生物学特征, Kayahara 等 (1988) 系统分析了 34 例胰腺癌病人的肿瘤转移途径。发现有 97% 的病人癌肿沿神经分布转移,高于沿淋巴道转移( 76% )。
   
     胰腺癌转移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胰腺癌转移的治疗主张进行全身性的综合治疗。对于胰腺癌原发病灶,若患者能耐受手术,可先行姑息性切除,然后辅以放化疗及中医药治疗。
    
     对于身体机能较弱,无法耐受手术的胰腺癌转移患者,临床多采用联合放化疗+中医药治疗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药在胰腺癌转移的治疗中的作用。
    
     中医认为,身体任何一个部位有病,都不单单是局部问题,它和体内脏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所以中医分为脏腑辨证、三焦辨证、营卫气血辨证、阴阳辨证及八纲辨证等等。
     
     而西医对癌症的治疗方法中,手术、放疗或介入属于局部治疗;化疗和免疫治疗属全身治疗,但大多是损伤性治疗,副作用太大,且不能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功能。而中医的治疗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既可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功能,又可针对局部进行治疗,祛邪而不伤正。
    
     中医联合手术、放化疗应用于胰腺癌转移的治疗中,一方面可增强对肿瘤的抑杀效果,一方面能减轻西医治疗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增强患者免疫力,加快身体机能的恢复。

     研究证明KAI基因能抑制胰腺癌转移

     KAI1基因具有明显抗胰腺癌转移作用;ME491基因与胰腺癌转移关系不明显。
   
     胰腺癌为高转移恶性肿瘤,其5年生存率仅为1%~5%,50%的初诊患者伴有转移病灶。胰腺癌的侵袭与转移如同其它恶性肿瘤一样,是由一系列基因调控系统所决定。目前的研究发现,与胰腺癌转移有关的基因包括NM23、ME491/CD63、KAI1/CD82和MRP-1/CD9D等。
   
     ME491和KAI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ME491在有转移和没有转移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但KAI1在无转移的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在有转移组织中的表达。

     ME491和KAI1同属跨膜4超家族(TM4SF)成员。研究人员认为,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键因素,在于细胞间及与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而 TM4SF蛋白家庭在细胞膜上的定位和广泛的糖基化,说明它们参与了这种相互作用。这些分子的N糖基化与其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是一致的,因为N端连接寡聚糖的过程与转移表型有关。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