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瑞沙致肝损害临床报告
2010-11-29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易瑞沙(吉非替尼片)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或不适于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作为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已广泛用于临床。易瑞沙在治疗中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腹泻、皮疹、皮肤干燥、痤疮等。我科1位肺癌患者服用易瑞沙后出现严重肝损害,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 58岁, 2005年4月1日行右下肺癌手术切除,病理示: (右下肺)腺癌伴坏死,分化Ⅲ级,侵犯胸膜脏层,支气管切缘未见癌累及,找到支气管淋巴结6枚,均见癌转移。术后4月22日起予TP方案(紫杉醇180mg, d 1+奈达铂20mg, d 1~5)化疗6周期,有轻度胃肠道反应、脱发、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无肝肾功能损害,末次化疗时间为2005年9月2日。2006年3月复查CT提示右肺癌术后改变伴纵隔淋巴结及脑转移, 3月28日起患者自服吉非替尼片(商品名易瑞沙,阿斯利康公司,每粒250mg,批号: 227285)250mg, qd。
2006年4月10日患者因定期复查再次入住我科。入院后,查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功能正常(ALT16U·L-1,AST15U·L-1,LDH 232U·L-1),肾功能、电解质等均正常,B超示脂肪肝趋势。治疗予中药调理及对症支持治疗,住院后患者仍继续服用易瑞沙。4月22日复查发现肝功能损害,ALT 1 187U·L-1,AST 387U·L-1,LDH 526U·L-1。患者无明显乏力,胃纳一般,无恶心呕吐,无不洁饮食史,无饮酒史。查体:神志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查甲、乙、丙、戊肝实验室指标均阴性。患者曾多次住我科,此次住院所用药物(主要为: 5%葡萄糖250mL+甲氰咪胍1·0 g, qd×4 d; 5%葡萄糖500 mL+维生素C3·0 g+维生素B60·2 g+肌苷0·4 g+10%氯化钾10mL, qd×16 d;中药为六君子汤加减,主要用于健脾和胃)以前均用过,从未出现肝功能异常,而易瑞沙说明书中不良反应提及有肝功能异常,故考虑与口服易瑞沙有关,嘱停服易瑞沙,其他药物继用,予甘利欣针(18-α甘草酸二铵)、凯西来针(N-(2-巯基丙酰基)-甘氨酸)保肝治疗。4月28日查肝功能示ALT 291U·L-1,AST 79U·L-1, LDH 303U·L-1。5月5日查肝功能示ALT 103U·L-1,AST 55U·L-1,LDH 288U·L-1。5月8日患者出院, 5月12日在我院门诊复查肝功能(ALT 50U·L-1,AST 48U·L-1,LDH 238U·L-1)正常范围内。
讨论:易瑞沙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结合ATP来抑制EGFR细胞内的酪氨酸激酶域的自磷酸化作用,阻断了下游信号的传递,从而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增殖、侵袭以及转移,促进细胞凋亡的治疗作用。近几年大量临床研究发现易瑞沙在东方人群、肺腺癌、女性、不吸烟患者中疗效高。本例患者符合东方女性、腺癌、非吸烟者,晚期NSCLC,故服用易瑞沙以抗肿瘤。在其服用20余天后,复查肝功能严重受损,经停药、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王彬等[1]报道了易瑞沙在晚期NSCLC化疗失败后的作用,病例中有1例患者因转氨酶升高至正常值的14倍,结束治疗后经静脉保肝治疗1·5个月,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在易瑞沙的说明书中,不良反应提及有肝功能异常,主要包括无症状性轻或中度转氨酶升高(CTCl或2级)。本例患者肝功能指标中ALT升高至正常值的23倍,应为较严重的肝损害。
虽然有众多的临床报道认为易瑞沙对于一线化疗失败或化疗无效的晚期NSCLC有一定疗效[1。2],能较好地缓解疾病相关症状,但易瑞沙仍有一定的毒副反应,对肝功能有一定的损害,虽然发生率不高,但临床用药时要引起重视,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必要时予停药并积极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