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癌症病者临终前的心理变化!
2011-07-06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当癌瘤病者处于濒死阶段时,特别需要人间的温暖、社会的尊重、精心的照料和亲友们的依恋。监终护理就是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身心照护与支持,希望患者在临终前的短时期内减轻肉体的痛苦及心理恐惧。
各国学者对临终的时限有不同的见解。在美国,无治疗意义、估计只能存活6个月以内者,被认为是“临终”。我国对“临终”未有具体时限规定。一般认为,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仍无生存希望,直至生命结束之前这段时间称“临终”阶段。此期的护理即为临终护理。
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
美国罗斯认为临终患者的心理活动有五个发展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及接受期。根据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是临终患者护理的重点。
(一)否认期 当患者间接或直接听自己可能会死亡时,他第一个反应就是否认:“不可能”、“他们一定是搞错了”,否认病情恶化的事实,希望出现奇迹。有的患者到临终前一刻仍乐观的谈论未来的计划及病愈后的设想。
对此期患者,不可将病情全部揭穿。与患者交谈时,要认真倾听,表示热心、支持和理解,常常出现在患者的身边,让他感到没有被抛弃,而时刻受到人们的关怀。同时也要防备少数患者心理失衡,以扭曲方式对抗此期的负重感。
(二)愤怒期 当患者经过短暂的否认而确定无望时,一种愤怒、嫉妒、怨恨的情绪油可是起“为何是我?这太不公平了”,于是把不满情绪发泄在接近他的医护人员及亲属身上。
对临终患者的这种“愤怒”,应该看成是正常的适应性反应,是一种求生无望的表现。作为医护人员要谅解、宽容、安抚、疏导患者,让其倾诉内心的忧虑和恐惧,这样对患者有益的,切不可以“愤怒”回击“愤怒”。
(三)协议期 承认死亡的来临,为了延长生命,患者会提出种种“协议性”的要求,希望能缓解症状。有一些患者认为许愿或做善事能扭转死亡的命运;有一些患者则对所做过的错事表示悔恨。
护士应看见这种情绪对患者是有益的,他能提供合作,减缓死亡的日期。因而,要尽量的满足患者的需要,即便难以实现,也要做出积极努力的姿态。
(四)忧郁期 尽管采取多方努力,但病情日益恶化,患者已充分认识到自己接近死亡,心情极度伤感,郁郁寡欢。此时患者可能非常关心死后家人的生活,同时急于交待后事。
对这期患者,允许其忧伤、痛苦和诉说他的哀情,并耐心倾听。同时还应鼓励与支持患者增加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五)接受期 经历一段忧郁后,患者的心情得到了抒发,面临死亡已经有准备,极度疲劳衰弱,常处于嗜睡状态,表情淡漠,却非常平静。
应尊重患者的信仰,延长护理时间,让患者在平和、安逸的心境中走完人生之旅。
临终患者心理活动的五个发展阶段,并是时而重合、时而提前或推后,不是前后相随。因而,在护理工作中应掌握患者千变万化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有效的护理。
做好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
1、死亡教育
临终护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是引导人们科学的、人道的认识死亡、对待死亡,以及利用医学死亡知识服务于社会的教育。癌症患者面对不能治愈的现实,对死亡的预期和对死亡的接受过程要经过一个艰难的心路历程,而患者和家属没有科学的死亡观,对死亡持有否认态度或极度恐惧死亡,导致患者在临终阶段无法接受死亡将至的事实,对临终患者进行死亡教育,让患者对死亡持乐观、顺应的态度,帮助他们安详、舒适的离开,是肿瘤专科护士的重要职责。
2、提倡人文关怀
重视生命,尊重患者的抉择,充分体现人的尊严,临终是患者生命的最后里程,护理人员要充分尊重患者,从生理到精神帮助患者,维护其生命中最后的尊严,护理人员应以亲切的态度安慰患者,使患者感到自己被关注,临终护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护理人员的特殊要求:
①护理人员要平易近人,尊重患者,对他们要态度真诚,在医患之间形成一个和谐、互相信任的空间。
②帮助患者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死亡观,能够正确对待死亡问题。
③提高护士照顾临终患者的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安详、有尊严地逝去。
④提高护士沟通能力,更好地帮助患者和家属接受和坦然对待死亡。
3、树立良好的道德观
肿瘤科护士应该具备职业道德,临终护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在患者有限的生存期间帮助他们保持最佳的体力、情绪、精神和社会生活状态,即缓解疼痛和其他痛苦症状,肯定生命,并把死亡视为生命的一部分,既不加速也不缓解死亡,提供身、心全面照顾,支持患者积极活到最后一刻,帮助家属度过悲伤期。临终关怀人员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语言去沟通,用爱心去抚慰,用技术去帮助任何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这是实施临终前护理关怀最起码的道德水准,也是护理工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这就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要求:
①必须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同情和理解临终患者的处境,把减轻及缓解患者的痛苦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
②必须懂得临终关怀方面的知识,热爱本专业,有奉献精神;
③必须具有丰富的医疗护理和心理知识及过硬的护理技术;
④必须善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⑤对待患者要态度和蔼、语言文明、技术熟练。
各国学者对临终的时限有不同的见解。在美国,无治疗意义、估计只能存活6个月以内者,被认为是“临终”。我国对“临终”未有具体时限规定。一般认为,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仍无生存希望,直至生命结束之前这段时间称“临终”阶段。此期的护理即为临终护理。
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
美国罗斯认为临终患者的心理活动有五个发展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及接受期。根据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是临终患者护理的重点。
(一)否认期 当患者间接或直接听自己可能会死亡时,他第一个反应就是否认:“不可能”、“他们一定是搞错了”,否认病情恶化的事实,希望出现奇迹。有的患者到临终前一刻仍乐观的谈论未来的计划及病愈后的设想。
对此期患者,不可将病情全部揭穿。与患者交谈时,要认真倾听,表示热心、支持和理解,常常出现在患者的身边,让他感到没有被抛弃,而时刻受到人们的关怀。同时也要防备少数患者心理失衡,以扭曲方式对抗此期的负重感。
(二)愤怒期 当患者经过短暂的否认而确定无望时,一种愤怒、嫉妒、怨恨的情绪油可是起“为何是我?这太不公平了”,于是把不满情绪发泄在接近他的医护人员及亲属身上。
对临终患者的这种“愤怒”,应该看成是正常的适应性反应,是一种求生无望的表现。作为医护人员要谅解、宽容、安抚、疏导患者,让其倾诉内心的忧虑和恐惧,这样对患者有益的,切不可以“愤怒”回击“愤怒”。
(三)协议期 承认死亡的来临,为了延长生命,患者会提出种种“协议性”的要求,希望能缓解症状。有一些患者认为许愿或做善事能扭转死亡的命运;有一些患者则对所做过的错事表示悔恨。
护士应看见这种情绪对患者是有益的,他能提供合作,减缓死亡的日期。因而,要尽量的满足患者的需要,即便难以实现,也要做出积极努力的姿态。
(四)忧郁期 尽管采取多方努力,但病情日益恶化,患者已充分认识到自己接近死亡,心情极度伤感,郁郁寡欢。此时患者可能非常关心死后家人的生活,同时急于交待后事。
对这期患者,允许其忧伤、痛苦和诉说他的哀情,并耐心倾听。同时还应鼓励与支持患者增加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五)接受期 经历一段忧郁后,患者的心情得到了抒发,面临死亡已经有准备,极度疲劳衰弱,常处于嗜睡状态,表情淡漠,却非常平静。
应尊重患者的信仰,延长护理时间,让患者在平和、安逸的心境中走完人生之旅。
临终患者心理活动的五个发展阶段,并是时而重合、时而提前或推后,不是前后相随。因而,在护理工作中应掌握患者千变万化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有效的护理。
做好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
1、死亡教育
临终护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是引导人们科学的、人道的认识死亡、对待死亡,以及利用医学死亡知识服务于社会的教育。癌症患者面对不能治愈的现实,对死亡的预期和对死亡的接受过程要经过一个艰难的心路历程,而患者和家属没有科学的死亡观,对死亡持有否认态度或极度恐惧死亡,导致患者在临终阶段无法接受死亡将至的事实,对临终患者进行死亡教育,让患者对死亡持乐观、顺应的态度,帮助他们安详、舒适的离开,是肿瘤专科护士的重要职责。
2、提倡人文关怀
重视生命,尊重患者的抉择,充分体现人的尊严,临终是患者生命的最后里程,护理人员要充分尊重患者,从生理到精神帮助患者,维护其生命中最后的尊严,护理人员应以亲切的态度安慰患者,使患者感到自己被关注,临终护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护理人员的特殊要求:
①护理人员要平易近人,尊重患者,对他们要态度真诚,在医患之间形成一个和谐、互相信任的空间。
②帮助患者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死亡观,能够正确对待死亡问题。
③提高护士照顾临终患者的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安详、有尊严地逝去。
④提高护士沟通能力,更好地帮助患者和家属接受和坦然对待死亡。
3、树立良好的道德观
肿瘤科护士应该具备职业道德,临终护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在患者有限的生存期间帮助他们保持最佳的体力、情绪、精神和社会生活状态,即缓解疼痛和其他痛苦症状,肯定生命,并把死亡视为生命的一部分,既不加速也不缓解死亡,提供身、心全面照顾,支持患者积极活到最后一刻,帮助家属度过悲伤期。临终关怀人员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语言去沟通,用爱心去抚慰,用技术去帮助任何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这是实施临终前护理关怀最起码的道德水准,也是护理工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这就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要求:
①必须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同情和理解临终患者的处境,把减轻及缓解患者的痛苦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
②必须懂得临终关怀方面的知识,热爱本专业,有奉献精神;
③必须具有丰富的医疗护理和心理知识及过硬的护理技术;
④必须善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⑤对待患者要态度和蔼、语言文明、技术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