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伪养生书籍出版黑幕 真相大起底!
2011-07-15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7月5日,新闻出版总署要求收回销毁24种不合格养生书籍,包括张悟本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马悦凌的《不生病的智慧》、曲黎敏的《从头到脚说健康》、张秀勤的《张秀勤刮痧保健康》……这些不合格养生书籍充斥着养生保健领域的图书市场,其危害流传深广!
比如,“健康教母”马悦凌的《不生病的智慧》,位居畅销书籍榜前列,销量上百万,连续夺得生活类图书的销售冠军,更是引爆了图书行业的新一轮养生热潮。然而书中倡导“生吃泥鳅可去虚火”的养生术,不仅放倒一大批人,而且还会有人受其危害。因为不少老百姓认为“能出书肯定都是正确的”,更可怕的是——这些五花八门的养生书籍,错乱百出的保健知识,人们“一般都会回家照着做”!!
不合格的养生书籍危害大!为此,小编整理出版、医学行业等多位权威人士观点,为您揭秘伪养生书籍出版黑幕,揭开鲜为人知的伪劣养生保健书籍真相,并教读者一些方法,让大家买到高品质养生书籍。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袁钟教授参与了此次新闻出版总署要求收回销毁24种不合格养生书籍的养生图书治理行动,他与多位出版、医学行业的专家共同表示,问题养生保健类图书隐藏着三个人们不知道的真相:
真相一:非医学专业出版社出版,内容无人把关。
从事图书出版多年的知情人士透露,因为嗅到了养生书的商机,近年来各类出版社纷纷涉足养生书籍。借助以往捧红畅销书的营销优势,他们策划的养生书甚至比医学出版社卖得还火。此外,不少书籍是由民营的图书公司策划,再从出版社找书号出版。这两种情况均可能出现书中内容的科学性无法得到保证。
真相二:内容东拼西凑,质量无保证。
袁钟表示:“有些书虽然挂着知名专家的名头,内容却错漏百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些专家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得不到学界专家的普遍认可;二是某些专家只是挂名,收到出书邀约后就转包给学生,学生可能上网乱抄一通,这样就会出现问题。完全由写手代写或‘代抄’的,质量就更无保证。”
真相三:作者无资质,科学性无从谈起。
除了已被赶下“神坛”的张悟本和正在遭受质疑的马悦凌外,《打开五脏说养生:<黄帝内经>中的“清调补”五行养生观》的作者陈大为资质同样令人生疑。资料显示他是“原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研究员、东方教育研究院中国直销问题研究课题组组长”,并无医学专业背景。有买过此书的网友愤怒表示:“五脏六腑说养生太差,纯属编书骗钱,我气得都扔掉了。”此次24本书中不少宣称通过艾灸、刮痧、按摩等简单方法防病治病的,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教授看来,这类书最容易出问题,因为没有任何一种简单方式就能治疗所有病,适合所有人。
专家建议,在挑选养生书籍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四看。
一看作者。一定要有正规医院、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头衔。有些专家没有“工作单位”,头衔都是“XX传人”、“XX协会顾问”,这时读者就要在心里打个问号了。
二看出版社。选书的时候,出版社资质也是读者要重点考虑的。已具备出版资质的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大众健康编辑部主任冯靖城认为,公布53家具备养生保健类出版资质的出版单位名单,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养生类图书市场。袁钟也表示,专业的医学出版社从编辑到审核,都是专业人士把关,会确保书中内容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三看内容。正规书籍中,不应该有耸动和有违常识的内容,不应涉及具体的治疗方法,所有出现的数据都应该是科学统计方法得出的,不能用“迄今为止治愈上万人”这样模糊的表述替代。
四看装校。正规养生书应该印刷清晰,装帧精美,如果书籍印刷粗糙或错字连篇,那书的内容肯定没有保证。
袁钟建议,老百姓要有科学精神,碰上会“忽悠”的伪养生专家,要保持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他的说法医学界是否认同?科学依据在哪?这样才能冷静客观地认识并使用养生书。
编后语:对于造成养生书籍市场混论不堪的原因,出版社、图书策划公司以及作者本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养生书籍涉及到的内容是人的健康,甚至生命,不论是作者本人还是出版社、图书策划公司都应具备责任心和必要的医学知识,严谨对待书中内容。但是,仅靠行业自律是不能遏制乱象丛生的养生书籍市场!现在,那些惟利是图的出版社、图书策划公司和“健康教母”“养生专家”们出版的不合格书籍,仅仅被下架销毁,并没有受到过法律的严厉制裁。风波过后,他们依然可以改头换面,重出江湖,狂赚黑心钱。只有加大打击力度,加重处罚力度,才能有效遏制乱象丛生的养生书籍市场。(微微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