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癌症护理 > 心理护理 >

癌肿患者临终前的心理对策!

2011-08-12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很多癌肿病者认为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并且到了晚期,将不久于人世,表现出压抑、忧愁,终日愁眉不展,甚至想尽早了断自己,以期摆脱痛苦,减少家属的各种负担。对于这类病人,我们应当开导、鼓励,并且时时提防发生不测。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学向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心理治疗越来越被人重视,大量的临床及社会实践表明,精神心理因素不仅是致癌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心理治疗还可使机体向痊愈的方向发展,有助于从根本上战胜癌症
    癌肿患者临终前的几大心理对策:
    1、否认,甚至讳疾忌医 少数病人明知自己已处于癌症晚期,但对别人,甚至对自己,均采取否认的态度,至少闭口不言癌症两字。更有少数病人对某些症状采取掩盖或默默忍受。对此医生或是家属应允许他那么说、那么想,但仍要想方设法治疗某些症状,如剧痛等。
    2、期望 毫无疑问,绝大多数的病人是依恋人生的,不愿告别世界与亲人。因此即使已知自己病入膏肓,仍然对治疗抱有希望,甚至期望灵丹妙药有一天忽然问世。这也就是为什么少数人愿意在临死前将躯体超低温冻存,以期将来有一天复苏,接受特效治疗,重享人间的欢乐。对于病人的这种心态,家属及医生们应当予以理解、同情、安慰甚至鼓励。
    3、怪异,甚至敌视 有些病人的性格到了疾病晚期,会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如一向通情达理者,此时会变得怪异起来,甚至“蛮不讲理”,对人、对世间,抱着敌视态度,他们会因一点小事或稍不顺心,而大发脾气。对此医生及家属要了解事情的原委,耐心与细心地劝说,切不可指责,或跟着发脾气。
    4、愿望 病人知道即将辞世了,不少人会提出最后愿望,如见一见某位亲朋好友,或是嘱咐完成某一件事情,或是讲出往日的“亏心事”,表示歉意,甚至忏悔。对此要尽量满足。不可满足的要耐心解释,绝不可抱蔑视、讥讽、嘲笑的态度。
    5、接受与平静 通常绝大多数病人都是通情达理的,他们理解医护人员已作了最大的努力;家属、社会也已尽了应有的责任,限于当前医学水平以及生命的客观发展规律,死亡是会降临在每个人头上的。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不得不接受即将谢世的事实,于是不再“讨价还价”,不愿再谈及治疗等事情,而愿意安排好后事,只要不再痛苦可平静地走向“另一世界”。
    对临终病人的关怀归根结底是道德的体现,对此我国有着优良传统。“救死扶伤”“尽孝”“送终”等无不体现出这种仁慈精神。这些做法的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尊重病人以及家属的意愿,要让临终病人有一个最后的舒适安乐的静养环境,按照临终病人的要求保留他的生活方式,包括环境布置、饮食与穿着爱好、亲人陪伴与守候,对他以往及当下已做或希望做的事情,以及对他死后的期望、顾虑,甚至隐私予以理解,让他“死而无憾”,安然地离去。
    若要对癌症患者给以积极的心理干预治疗,必须对引起癌症患者的“心结”有所了解。癌症患者自杀有很多原因,但主要还是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双重折磨,还有部分是因为经济因素。正因为这些因素,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癌症患者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系统、科学、合理的危机心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位家属、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要站在患者的角度给患者以帮助,才能让患者把所思所想说出来,才能真正帮助患者走出沼泽。
    无论患有什么样的疾病,最可怕的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患者对于疾病的恐惧和沮丧,使他们完全失掉生活的勇气。应该让患者明确地认识到,一旦患了癌症,着急、悲伤、忧郁肯定于事无补;相反,只会加重病情。而采取积极、主动、坦然处之的态度,尽量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定战胜癌症的信念,努力配合医生治疗,对稳定和改善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是十分有益的。 
    癌症患者的心理危机干预时机一般分为两类情况:一是确诊初期的一两个月内。忽然惊悉自己生了癌症,陷入心理危机状态,这需要立即予以干预。不过,需强调的是,此时干预只是针对已获悉自己生了癌的患者,对那些尚不知情者,没有必要行此干预,以免画蛇添足,反添其乱。当然这类情况还包括治疗一阶段后,发现治疗失败或又见复发、转移等,这些情况也有所类似。但相对初诊时而言,后者的干预通常要简单些。二是经过痛苦漫长的治疗,情况不见好转,患者身心疲惫,再次陷入漫长而难以自拔的心理危机状态。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