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占位性病变
2011-09-07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肝占位性病变是指行肝脏B超或CT检查时,肝本质内出现异常回声区或密度区。可以是恶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可以是良性肿瘤,如肝血管瘤、肝腺瘤;还有一部分肿瘤样病变,如肝囊肿、肝硬化再生结节、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总而言之,肝占位性病变并非“肝癌”的代名词,应采取积极态度诊治。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有人认为是肝内血管结构发育异常导致,也有人认为与雌性激素水平有关。本症中年女性多见,多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肝内占位性病变。较大血管瘤可有肝区胀痛。
诊断上主要根据B超、CT、核素扫描以及肝动脉造影检查确诊。肿瘤直径<5cm者,不需治疗,可动态观察,定期复查,随诊;肿瘤直径5~10cm者,应及时去医院与专科医生讨论病情;肿瘤直径>10cm者一般行手术治疗。
肝囊肿
肝囊肿有先天性和后天性,通常所说的肝囊肿是指先天性肝囊肿,是因肝内胆道和或淋巴管胚胎发育异常导致。后天性肝囊肿则由寄生虫、炎症和创伤造成。多数肝囊肿无任何症状,仅在B超检查和或腹部手术时发现。
个别因肝囊肿非常大造成上腹部不适、肝区胀痛等症状。肝囊肿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不大,多数不需治疗。对造成明显症状的体积较大的多发肝囊肿考虑可采用手术方法,也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
因肝囊肿存在破裂、囊内出血、合并感染或短期内生长迅速疑有癌变的可能,故需要定期随访观察,必要时仍需手术治疗。
原发性肝癌
大家常说的“肝癌”是指原发性肝癌,是由肝细胞或肝内细小胆道上皮细胞恶变而发生的肝脏恶性肿瘤。多发生在慢性肝炎和或肝硬化的基础上。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到晚期可出现肝区疼痛、肝脏肿大、黄疸、腹水和浑身消耗症状。近些年通过普查、高危人群随访后,部分患者在早期即能作出明确诊断,经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60%-70%左右。
有一些患者因肿瘤较大而不能手术切除,但通过化疗、放疗、射频等综合治疗手段可以使肿瘤缩小,再实施手术切除,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继发性肝癌
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管等途径转移到肝脏形成的肿瘤称为继发性肝癌。近50%的身体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可发生肝转移,常见的有胃、肠、肺、胆囊、乳腺等。
肿瘤发生肝转移者预后不良,但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治疗观念的改变,继发性肝癌通过手术、栓塞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使得部分病人预后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结直肠癌肝转移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20%-40%,因而仍需及时诊治。
其他肝脏恶性肿瘤
肝肉瘤较少见,是由血管内皮、平滑肌或间叶组织等发源而来的恶性肿瘤。本身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血清学、影像学检查也无特征性,诊断有赖于病理,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肝母细胞瘤是儿童期常见的恶性肿瘤,1-2岁高发,90%以上甲胎蛋白阳性明显升高。根据病史和CT等检查可以作出诊断,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不能手术者也可采用化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