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化疗副作用
2011-11-02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目前,在临床上治疗胆管癌的方法越来越多,对于胆管癌的治疗,化疗是主要的全身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研制使用的抗癌药物并非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而仅仅是阻止细胞的增殖。
然而,许多正常干细胞经常处于增殖过程,如造血细胞,淋巴细胞、口腔及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毛囊细胞及生殖细胞等。应用化疗药物时,在杀伤增殖活跃的肿瘤细胞的同时,也造成这些增殖活跃的正常组织干细胞的损伤,而出现白细胞与血小板下降、胃肠道反应、脱发、口腔溃疡、致畸、闭经等毒性反应。
化疗虽然是治疗胆管癌的重要手段,不过其在治疗中有着较大的副作用。除了使用合适的中医药来缓解胆管癌化疗副作用,胆管癌病人化疗的护理知识也是家属需要了解的。那么专业忽视如何进行胆管癌病人化疗的护理?护士在应用化疗药时必须了解药物的特点、种类、用药途径、副作用及其预防措施,才能做好化疗病人的护理。
1、预防反应
许多抗肿瘤药物如氮芥、更生霉素、长春新碱等均有较强的局部刺激,若由于操作不慎注入皮下,可引起组织坏死甚至经久不愈,注射不当可引起静脉炎。在使用过程中,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并介绍药物性质、毒副反应,使病人事先心中有数,防止因病人耐受力强或勉强忍受疼痛,不向医护人员报告而造成不良后果。应边注射边询问,观察自觉症状及毒性反应。如不慎注入皮下,局部需注射生理盐水稀释,并同时用相应的解毒剂或拮抗剂,局部涂以金黄如意散或用50%硫酸镁湿敷6-12小时,也可涂氢化可的松,冰敷24小时。大部分抗肿瘤药物对消化道粘膜有损害作用,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如氟尿嘧啶和甲氨蝶呤可引起频繁的腹泻,甚至便血。多数病人第一次用药反应比较重,以后逐渐减轻。应用抗癌药物过程中,要关心病人的进食情况,给予易消化少油脂的清淡饮食。对药物反应较重者宜安排在睡前或饭后用药,以免影响进食。呕吐严重者应少食多餐,必要时补液。同时辅以针刺治疗,取足三里、合谷、曲池等穴对减轻胃肠道反应有一定作用。密切观察呕吐物、腹痛的性质及排便情况,必要时留大便镜检,以便及时处理。
2、骨髓抑制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副作用,如马利兰、环磷酰胺等均可致白细胞下降,而自力霉素和塞替哌等易导致血小板下降,并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可使全血减少,甚至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对肿瘤病人进行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并注意病人体温变化,预防继发感染,每周查血象1~2次,当白细胞低于3.0&time109/L,血小板低于8.0&time109/L时需暂停给药,给予补血药,并加强营养。白细胞低于1.0&time109/L时,需进行保护性隔离。对血小板严重抑制者不宜注射。注意防止皮肤破损,观察皮肤不无瘀斑、出血点,有无牙龈出血、鼻衄、血尿及便血等症状。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倾听病人的主诉,并尽力去除可能导致内出血的诱因。对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注意观察呕吐物与大便的性质,对咯血及咳血病人要记录血量及颜色。
3、皮肤粘膜的损害
由于肿瘤患者免疫力比正常人低下,化疗病人常易出现带状疱疹,一般为单侧,沿神经分布,伴有低热、局部皮肤灼热感、阵发性神经剧烈疼痛等症状。凡应用可引起皮炎的抗肿瘤药物时,应预先告诉病人,并嘱咐病人发现皮肤异常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尽量不要搔抓,以免继发感染。局部可用炉甘石洗剂或请皮肤科医生协助诊断处理。有些药物如甲氨蝶呤、白消安(马利兰)等可引起色素沉着。脱发在应用烷化剂时甚为普遍。脱发为病人最为苦恼的副反应之一,脱发秃顶时可配制假发。抗代谢药物特别是大剂量应用时常引起口腔粘膜反应,表现为充血、水肿、炎症及溃疡形成,可用适量的叶酸片剂或静脉注射叶酸控制,轻者只用1:200叶酸溶液漱口即可。用阿霉素或博莱霉素所致的口腔炎应停药,如合并霉菌感染可用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并用制霉菌素10万U/ml含漱。对重度口腔炎患者,应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对症下药。溃疡面涂锡类散或冰硼散。并用2%利多卡因喷雾止痛。
4、肝、肾与心肺损害
由于大多数抗肿瘤药物从尿中和胆汁中排泄,未与白蛋白结合的药物均由肾小球过滤。因此应防止毒性反应。丙卡巴肼(甲苄肼)可引起中毒性肝炎。阿霉素等抗生素及金属药物可引起心电图的异常。博莱霉素可引起"化学性肺"及纤维肺。所以化疗期间特别是用环磷酰胺时,嘱病人多饮水,使尿液稀释。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可因其代谢产物可溶性差,在酸性环境中易形成黄色沉淀物,应适量地服用碳酸氢钠以保持尿液的碱性。要记录24小时尿量,若入量正常而尿少者,可考虑使用利尿剂,并定期监测肝功能。应用博莱霉素时,注意观察病人的肺功能,定期作X线检查,该药的用药量与副反应常成正比,因此护士必须了解病人的疗程及用药积累量,提高警惕,观察有无肺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出现。
5、免疫抑抑制
多数抗肿瘤药物对机体的免疫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使用期间由于免疫功能的下降,常会使病人并发感染、出血或出现皮疹。要注意观察病情演变,加强基础护理,特别是注意预防和观察了解会阴部和阴道及其他易发生感染的部位,临床上常选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来治疗和预防。
胆管癌化疗副作用,不仅会对人体机能造成损伤,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在胆管癌的治疗中,合并化疗治疗,可以减轻胆管癌化疗的副作用,改善人体免疫机能,使胆管癌的治疗更为顺利地进行。那么,中医药是如何减轻胆管癌化疗副作用的呢?
1、中医药能降低消化系统的毒副作用,减缓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或腹泻等症状。
2、中医药能减缓骨髓抑制的毒副作用,改善白血球降低、血小板减少或血红素不足等状况。
3、中医药能预防或改善肝脏的毒副作用,恢复肝脏生化指标。
4、中医药能降低肾、泌尿系统毒副作用,减少肾炎或化学性膀胱炎的发生。
5、中医药能降低心脏毒副作用,减少心肌的损害;
6、中医药能降低肺脏毒副作用,减少肺纤维化与肺间质性炎症;
7、中医药能减少掉发;
8、中医药能改善口腔炎症或溃疡;
9、中医药能降低神经毒副作用,减少周围神经炎的产生;
10、中医药能治疗局部组织损伤或静脉炎。
中药对胆管癌病人有哪些作用呢?
(1)改善胆管癌症状:如胆管癌患者伴有进行性梗阻性黄疸,中上腹胀痛和发热等,有可能由中医药改善症状。
(2)减轻化疗、放疗反应:中医药在化、放疗之前3-5天开始服,可减轻化、放疗反应,使患者对化、放疗的耐受性增强。可使放疗较顺利地完成疗程,预防放射性反应发生;有利于顺利完成间歇、联合化疗的长期治疗;亦可提高放、化疗疗效。
(3)改善免疫功能:据报告中医药可改善免疫功能,可能有利于达到治愈胆管癌的目的。
(4)改善体质状况,提高生存质量。
中医认为胆管癌的发生多因肝郁气滞,饮食不节,湿热壅阻,日久化火蕴于内,痹阻不通而成胆道症块,其病变部位涉及肝、胆、脾胃,主要病变在肝胆,因此,治疗上重在疏肝利胆,清腑退黄,通利渗湿。根据临床辩证,将胆管癌分为4种类型。
1、湿热蕴蒸型
主证:右上腹胀痛或隐痛,可向腰背部放射,甚或右上腹可扪及包块,口渴或不渴,心中懊憹,纳减恶心,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舒肝利胆 清热利湿退黄。
2、热毒炽盛
主证:发病急骤,高热烦渴,腹胀满疼痛,神昏谵语或衄血,便血,右上腹积块痛不可触,口苦口干,大便燥结,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数或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 凉血护阴
3、寒湿郁滞
主证:右胁腹隐痛或胀痛,右上腹包块明显,黄疸暗晦,纳少脘闷,或见大便不实,神疲畏寒,舌质淡苔腻,脉象濡缓。
治法:温里助阳 利湿退黄
4、脾阳虚衰
主证:形体消瘦,右胁腹隐痛,可扪及包块,身目俱黄,黄色晦暗,肌肤不泽,神疲畏寒,肢软乏力,纳差少眠,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腻,脉细或濡。
治法:健脾温中 补养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