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热点资讯 >

梅艳芳—“芳华绝代”21年

2011-12-08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唯独是天姿国色不可一世,天生我高贵艳丽到底,颠倒众生吹灰不费,得我艳与天齐。”这句话用来形容“百变天后”梅艳芳是再合适不过了。
 
梅艳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浮华的香港乐坛里最璀璨的一颗明星,一个被岁月打磨得苍凉神秘的女子,陷身浮华都市,看透了四季却看不穿流年,只有寄语志趣,让冲动、幻想、爱情与绝望繁衍出的歌声抒情又不失悲剧的力度。也许这个芳华绝代的女人,注定要高踞于娱乐圈生物链的顶端,所以她那份孤寂的悲凉始终那么刻骨铭心,把人打动。如今,这朵芳华绝代的女人花已经离开了她心仪的舞台,摆脱了世俗庸扰的人间。让我们一起怀念梅姐的同时,也一起回顾这位舞台天后的精彩人生:
        梅艳芳原籍广西合浦,1963年10月10日出生于香港。她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学习唱歌,早在六岁时就已登台献唱,但她的童年却是在歧视与嘲讽中度过的。上学后,她在晚上常随姐姐梅爱芳一起外出演唱挣钱用以维持家庭生活。1982年,梅艳芳获得在娱乐圈崭露头角的机会,在香港无线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歌唱新秀大赛上,她以一曲《风的季节》获得冠军。1983年,她的音乐天赋再次得到认可,在东京音乐节上又获得了一个亚洲特别奖。
梅艳芳童年
        在成为歌坛新秀之后,梅艳芳便开始涉足电影界,同年张国荣主演了楚原执导的《偶然》一片。在1984年,梅艳芳开始以演技征服观众,在与张国荣、张曼玉一起主演的《缘分》一片中,她的出色表演为她赢得了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初涉影坛的她便尝到了小小成功的滋味。但那时的梅艳芳还只能算是个有前途的影坛新人,并没有很高的声望,直到1987年她主演了《胭脂扣》才让影坛人士真正认识到她的表演才华。影片中这段凄美的东方人鬼情未了,令她获得了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二十四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1996年,在许鞍华执导的根据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改编的影片《半生缘》中,她和葛尤的搭配虽然因为戏份不足而不如吴倩莲和黎明的搭配抢眼,但同样有着不俗的演出。在第十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和第三届香港金紫荆奖上,她都获得了最佳女配角奖。这时的梅艳芳与当年出道时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戏路广泛的她已经是一位难得百变影后。
 
梅艳芳曾夺得金像奖金马奖影后
        在歌坛上精湛的歌艺配合千变万化的服饰和造型,梅艳芳真正开创了华人娱乐圈“包装”时代的第一人。从第一张《心债》中的纯真造型再到之后《妖女》的埃及艳后以及《欲望野兽街》的007邦女郎造型,《是这样的》当中的好莱坞偶人造型,《小心》的猎人装,《梦里共醉》的中世纪贵妇以及近年的《镜花水月》当中的浅草妖姬,梅艳芳每张唱片和每次演出必能在视觉和听觉上面配合完美,而且每每能够带起一股流行的潮流时尚,成为全城的热门话题,而美国《时代周刊》曾经用“东方麦当娜”来形容梅艳芳在东方歌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她的百变形象和歌曲的流行程度是至今东方歌坛还没有一个女歌手可以超越的,在外国人眼中,她是目前亚洲最具有声色艺俱全的女艺人,也被海外媒体视为继30年代周璇、白光等传奇女歌手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女歌手。
 
梅艳芳华丽演出
        当年梅艳芳宣布告别舞台时,仍不忘声称“愿意为慈善出力”,而梅姐多年来的善举,更为娱圈内外肃然起敬:成立“四海一心基金会”、发动成立“香港演艺人协会”、参与组织艺人抗击《东周刊》登不雅照、率全港演艺人举办“1:99音乐会”抗击SARS,更曾助养多名儿童兼为宠物狗提供爱心帮助。可以说是香港演艺圈最具善心的“大姐大”。
梅艳芳参加慈善活动
        2003年12月30日凌晨2点50分,人品好,唱歌好,演戏好的香港演艺圈大姐大梅艳芳在香港养和医院因为患子宫颈癌引起的肺功能失调而不幸病逝,终年40岁。去世时留下的最后一句万般无奈话:“既是这样,我便走了。”这位影响了亿万歌迷的传奇歌后结束了自己绚丽而短暂的人生路。消息虽是半夜传出,但是仍然震惊了全球华人圈,令人惋惜不已,也为03年的最后一天抹上了一片隐晦和悲凉。
 
梅艳芳葬礼
        风雨飘摇,往事如歌,芳影无觅处,淡笑人间梅花艳。红唇,在烈焰中燃烧了四十年,如今,依然留有那一缕永远挥散不去的香魂。芳华绝代女人花,怀念梅艳芳!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