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鱼被曝出现“问题油”
2012-01-10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春节临近,食用油“黄曲霉素”风波未平,“色泽烟点”风波又起。安徽省工商局不久前对外发布通报,该部门抽检7家生产厂家10组食用油后发现,合肥市有2批次食用油不合格。其中,金龙鱼玉米油被检测出色泽和烟点项目不合格。
金龙鱼玉米油被抽检出色泽和烟点项目不合格的讯息,近日再一次触动了公众有关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
食油质量问题出现在金龙鱼身上,是不是就可以自证清白,或者将关键问题推卸给销售商,而不在在生产环节上找到问题根源,防微杜渐,解决质量问题呢?从金龙鱼的表现来看,完全有一种店大欺客的范儿。
安徽省工商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副调研员张明介绍说,此次被检出有问题的金龙鱼玉米油的生产日期为2011年3月1日,由益海(泰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5升装金龙鱼玉米油,被抽检出色泽和烟点项目不合格。
金龙鱼食用油合肥经销商王先生称,此次抽检的“问题油”,出自一家小超市,由于小超市保管不善,才使得玉米油长期暴晒在日光下,因而导致油质产生了变化。针对这一自证清白的做法不仅售货超市不敢认同,专家也不认同。记者调查发现,销售超市不是金龙鱼专卖店,其他品牌的食用油也在超市一角静静的堆放,作为大牌金龙鱼充其量站在前面,绝对不会日晒雨淋餐风露宿!因此这位经销商在产品质量面前,毫不犹豫的将问题推给“阳光”,不仅是对消费者的轻慢,更是对自己产品质量的恶意包庇,因为它不仅没有资格对产品质量说三道四,怎么就不做调查妄加推测,加以盖棺定性?
专家说,虽然阳光长时间照射、保管途径,有可能使金龙鱼受伤,但更不能否认是生产工艺、原材料使用有问题。作为桶装金龙鱼出现问题,在目前材料来看,保管时间长也是站不住脚,问题油只不过是九个月的时间,而一般食用油保质期起码在18个月,可以基本排除保管和照射因素,从金龙鱼的系列反应来看,有理由质疑金龙鱼有推卸责任的嫌疑。
目前这次金龙鱼质量事件,还没有到真相大白的时候,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不能一检了事,消除公众疑问还有很多事要继续,食品监督部门是否可以再抽查一次,为蒙冤的“阳光“洗脱罪名?或者亲赴益海(泰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给金龙鱼一个说法,让消费者有个放心。作为金龙鱼自身的危机公关,是要端正态度,积极配合,恐怕不仅仅是张牙舞爪了事了。
作为食用油的带头阿哥金龙鱼,出现质量疵瑕,应该以真负责的态度,科学寻找到问题出现的环节,向消费者交待,并提出改进质量的措施,才是应该有的态度。可是这次作为国际大牌的金龙鱼的做法,看不到上述任何迹象,让消费者失望,作为弱势的消费者和金龙鱼这头大象抗争,只能采取用脚投票的办法,如真发展到这一步,金龙鱼也是不愿看到的。
商务部特聘专家、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清杰认为,纵观问题食品事件,无不与源头和流通有关。作为流通环节的监管部门,工商、质监等部门也应履行好质量安全监控,将执法资源共享,并不断加大抽检力度,增加抽检频次,切实保障老百姓的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