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吨农业废渣盐流向餐桌
2012-01-31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日前,江苏镇江海天盐化公司(下称海天盐化)制售“农药废渣盐”一案在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海天盐化被指非法制售“农药废渣盐”1.4万吨。这些“农药废渣盐”流入全国12个省、市盐业市场,部分还冒充食盐流向餐桌。
据报道,海天盐化制作工业盐的原料来自镇江江南化工有限公司生产除草剂“草甘磷”产生的工业废渣。海天盐化以10元/吨的价格收购废渣,生产总成本约每吨100元;再以每吨350元-400元的价格卖给私盐批发商;私盐批发商又以每吨700元的价格批发给不法粮油店,粮油店最后以每吨1400元的价格卖给小商贩加工食品。每一环节均有成倍暴利。
据报道,经中国农业大学分析与环境毒理实验室检验,“农药废渣盐”中的农药“草甘膦”含量达到55毫克/公斤,明显高于美国、欧盟、日本农产品贸易每公斤20毫克的安全标准。
报道称,此案案发源于去年安徽阜阳盐业和公安部门在公路上截获18吨私盐。当地顺藤摸瓜,发现这起数量巨大、性质恶劣的制售“农药废渣盐”案件。而安徽阜阳截获的这批“农药废渣盐”,流向了食品市场,主要被卖给当地小商贩用于制作烧饼、馓子等。
据阜阳市盐务局副局长王道亚分析,当前,不法分子购买一吨工业盐为300元至500元不等,如果冒充食盐销售,售价可达700元至1500元不等,利润很高。而一次性购销20吨工业盐冒充食盐销售才构成犯罪,否则只能没收和罚款。因此不法分子就通过小批量、多批次贩卖私盐,逃避刑事处罚。而行政罚款一般只是盐产品价值的3倍以下,因此犯罪成本很低。在高利润、低成本的诱惑下,导致此类犯罪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