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转移途径
2012-03-13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前列腺癌转移在患者首次就医时往往曾经出现。约有1/3甚至2/3的病人在首次就医时就已有淋巴结转移,多产生在骼内、骼外、腰部、腹股沟等部位,可惹起相应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及下肢肿胀。因为前列腺癌晚期症状不显著,临床体现排尿不净、尿频、尿急、尿流中缀、排尿艰难等症状。而这些症状与慢性前列腺疾病的症状容易相混同,患者往往没有失去足够的器重,招致就医查看前列腺癌曾经属于早期。前列腺癌曾经经过各种转移路径蔓延开来。
前列腺癌的转移路径次要有以下几种:
1、间接蔓延
前列腺癌穿过被膜向四周分散,浸润临近器官,精囊、输精管、膀胱及盆腔内器官都可遭到累及
2、淋巴转移
前列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最早产生在闭孔及腹下淋巴结区,经髂内、髂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可延及下腔静脉、纵隔及锁骨下淋巴结。癌分化越低则淋巴转移率越高。这给医治带来了难度,使预后成果不佳。
3、血行转移
前列腺癌的血行转移最为罕见,癌细胞随血运转到骨骼、肺、肝、肾及肾上腺。骨转移最为罕见,顺次为骨盆、腰椎、股骨、胸椎、肋骨等;其次为肺转移,依据统计,前列腺癌死亡者中,有肺转移的患者约占30%。
诊断
前列腺癌起始时常无临床症状,仅能在体检时直肠指诊发现前列腺结节。前列腺癌起始于前列腺外周带,容易摸到。尿潴留和血尿可能和同时伴有前列腺增生有关,癌引起排尿困难和血尿时常属晚期。临床上有相当数目前列腺癌是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发现的,亦有很多病例因转移症状就医。
前列腺癌的诊断有三个要点:①原发肿瘤;②淋巴结转移;③远处转移。
1、原发肿瘤 直肠指诊发现前列腺结节,可通过tru-cut活组织检查,或经直肠franzen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扫描可了解肿物大小及范围,正常前列腺回声均匀,侵及包膜时界限不清。回声改变亦可由于炎症和结石所致,应予鉴别。CT、核磁共振(MR),亦可了解肿瘤的病变范围以及膀胱、精囊、淋巴结的病变。
2、淋巴转移 前列腺癌最先侵犯的淋巴结是闭孔-髂内链,实际上在闭孔处的淋巴结一般不受侵犯。临床上常将髂内淋巴结称为闭孔淋巴结,位于髂外静脉内侧,沿髂内血管走行是最重要的应清除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近年依靠CT及MR,但不能发现小病灶。淋巴造影可发现70%-90%的转移。但假阴性和假阳性较高,近年较少应用。最有价值的诊断的改良的淋巴结清除术,即切除髂内外血管与闭孔间的淋巴结,作为分期比较精确,可以避免既往清除髂血管,闭孔、盆壁、髂前淋巴结后所造成淋巴漏、淋巴肿、下肢肿等并发症,因为即使广泛的清扫并不能阻止已有的扩散。
3、远处转移 静脉泌尿系造影发现输尿管梗阻时,说明肿瘤已侵犯精囊、膀胱颈和淋巴结,并有远处转移的可能。
骨转移常见,仅次于淋巴结。全身同位素扫描增强而平片正常应想到是转移。肺x线照相可发现肺转移,常为淋巴管扩散,结节状少见。
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与前列腺癌转移有关,但缺乏特异性。近年用放射免疫测定可提高其特异性。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单克隆抗体,前列腺抗原测定有待提高其特异性。C期前列腺癌20%-70%有酸性磷酸酶升高,有淋巴结转移亦升高,如果持续升高则肯定有骨转移。血清酸性磷酸酶,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升高者在手术后下降,是预后较好的象征。在包膜内的前列腺癌酸性磷酸酶由前列腺细胞分泌,经前列腺导管排泄,前列腺癌时,癌细胞产生的酸性磷酸酶无导管排出或导管被癌病变梗阻,酶吸收入血循环,以至酸性磷酸酶升高。
通过以上检查,前列腺癌即可分期,文献统计A期占10%-20%,B期25%,C期25%,D期35%,说明发现时半数以上已经不是局限的病变。临床分期常低于实际病变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