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饮食预防
2012-03-28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其实大肠癌的发生是多方面的,但是绝对跟饮食脱不了干系,所以要想预防它还要从饮食开始下手。多吃这些可以预防大肠癌,大肠癌很多人对它不了解,大肠癌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于胃癌、食管癌。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生活,下面看下多吃这些可以预防大肠癌?
多吃这些可以预防大肠癌
发病人数每年增长2%,发病率跃居恶性肿瘤“前三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肠癌正慢慢逼近人类。昨天举行的“肿瘤科普周周讲”讲座上,专家呼吁,都市人少食腌制品,莫吃隔夜饭,多吃谷物纤维,有助于预防大肠癌。
日常生活中,要控制体重,有规律地参与体力活动。戒烟限酒,防止烟草中的二甲基胫大量沉积诱发肿瘤。而酒精则可能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增加致癌风险。
同时,还要提防便秘。若饮食及生活方式无大变化,排便习惯明显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带血、粪条变细或羊粪样便、排便不尽感等,应及时就诊。
建议,家常烹饪尽量多蒸、煮、炖,少煎、炸、烤,烹调过程可尝试以下“防癌法”:
烧烤选择瘦肉,切去脂肪,吃烤鱼或烤鸭,请去皮。
油煎食物时,火不要过旺,最好控制在150℃左右。
烧焦鱼、肉,不可食用。
蔬菜先洗后切,切好即炒,炒好即食。因为,维生素C不够稳定,易溶于水。
莫要挤掉菜汁,菜汁富含维生素C、酶和其他营养物质。
适时“吃醋”。维生素C遇酸性环境不易分解,烹调蔬菜加点醋,能有效保护维生素。
大肠癌以40—60岁的男性发病最多。国内发病年龄较国外早,30岁以下患者并不少见,一般占10%以上。早期病变可有排便习惯改变、粘液血便、腹部不适。约有50%—80%患者粪便潜血阳性,故可作为本病早期诊断的初筛方法。癌变的前身,常常是结肠、直肠、息肉或腺瘤、慢性结肠炎等,应及早治疗,防止癌变。
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称,西欧、北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大肠癌发病率较亚洲、非洲等许多发展中国家要高10倍以上。90年代以来,结、直肠癌在美国已构成第二大脂肪、高蛋白、高糖的“三高”结构,其结果是导致食物热量摄取过剩,某些保护性基因遭到破坏,于是人出现了肥胖,酿成心血管疾病和大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为此,7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节食、减肥热。进入80年代又大力开发强化食品,并注重植物蛋白的利用,然而收效并不明显。学者们还注意到,在美国南方一些盛产柑橘的地方,大肠癌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人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柑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的缘故。
我国和日本、东南亚及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饮食属于低脂肪、低蛋白、低糖的“三低”结构,以谷、菜、油为主。相对而言,则大肠癌发病率稍低一些。但是,近年伴随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只注重了饮食调配,却忽略了营养成分。自80年代中期起,也开始追求高脂肪、高蛋白、重糖、多盐的饮食结构,似乎是在步西方“三高”饮食结构的后尘。因此,发现大肠癌患者近年来也有所增加。肠癌的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3—6位,且手术后5年存活率较低。
为了有效地预防大肠癌,应尽量少吃油腻食物,严格控制多余的脂肪和糖的摄入,防止热量过剩;同时,还要多吃各种蔬菜、水果及含纤维多的食物,提倡精粗兼备,尽量多吃粗食品,如大米、玉米、木耳、海带、南瓜、红薯、青豆,胡萝卜等,还有新兴的大豆蛋白食品,使饮食结构趋于合理。
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能显著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营养学家们曾分析研究了12个国家的饮食习惯和患癌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食用淀粉类食物越多,大肠癌的发病率越低。淀粉类食物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抑制肠癌,一是淀粉进入肠道后,肠道细菌会因吞食淀粉而大量繁殖,这有助于增加粪便,促使排泄,加速致癌代谢毒物排出体外;二是淀粉在肠内经发酵酶作用产生大量的丁酸盐,抑制大肠内壁可能致癌的细胞产生,并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如红薯淀粉在肠胃的消化过程中能产生一种脂肪酸,既能在肠道中起到消毒剂的作用,又有遏制癌症的功效。
维生素、钙及微量元素硒等在预防恶性肿瘤方面都有潜在的作用。只要常吃些新鲜蔬菜、水果、核桃、花生、奶制品、蛋类、瘦肉、海产品、麦芽、鱼类、蘑菇、葱蒜等,就能防止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
多吃这些可以预防大肠癌
发病人数每年增长2%,发病率跃居恶性肿瘤“前三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肠癌正慢慢逼近人类。昨天举行的“肿瘤科普周周讲”讲座上,专家呼吁,都市人少食腌制品,莫吃隔夜饭,多吃谷物纤维,有助于预防大肠癌。
日常生活中,要控制体重,有规律地参与体力活动。戒烟限酒,防止烟草中的二甲基胫大量沉积诱发肿瘤。而酒精则可能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增加致癌风险。
同时,还要提防便秘。若饮食及生活方式无大变化,排便习惯明显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带血、粪条变细或羊粪样便、排便不尽感等,应及时就诊。
建议,家常烹饪尽量多蒸、煮、炖,少煎、炸、烤,烹调过程可尝试以下“防癌法”:
烧烤选择瘦肉,切去脂肪,吃烤鱼或烤鸭,请去皮。
油煎食物时,火不要过旺,最好控制在150℃左右。
烧焦鱼、肉,不可食用。
蔬菜先洗后切,切好即炒,炒好即食。因为,维生素C不够稳定,易溶于水。
莫要挤掉菜汁,菜汁富含维生素C、酶和其他营养物质。
适时“吃醋”。维生素C遇酸性环境不易分解,烹调蔬菜加点醋,能有效保护维生素。
大肠癌以40—60岁的男性发病最多。国内发病年龄较国外早,30岁以下患者并不少见,一般占10%以上。早期病变可有排便习惯改变、粘液血便、腹部不适。约有50%—80%患者粪便潜血阳性,故可作为本病早期诊断的初筛方法。癌变的前身,常常是结肠、直肠、息肉或腺瘤、慢性结肠炎等,应及早治疗,防止癌变。
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称,西欧、北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大肠癌发病率较亚洲、非洲等许多发展中国家要高10倍以上。90年代以来,结、直肠癌在美国已构成第二大脂肪、高蛋白、高糖的“三高”结构,其结果是导致食物热量摄取过剩,某些保护性基因遭到破坏,于是人出现了肥胖,酿成心血管疾病和大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为此,7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节食、减肥热。进入80年代又大力开发强化食品,并注重植物蛋白的利用,然而收效并不明显。学者们还注意到,在美国南方一些盛产柑橘的地方,大肠癌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人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柑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的缘故。
我国和日本、东南亚及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饮食属于低脂肪、低蛋白、低糖的“三低”结构,以谷、菜、油为主。相对而言,则大肠癌发病率稍低一些。但是,近年伴随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只注重了饮食调配,却忽略了营养成分。自80年代中期起,也开始追求高脂肪、高蛋白、重糖、多盐的饮食结构,似乎是在步西方“三高”饮食结构的后尘。因此,发现大肠癌患者近年来也有所增加。肠癌的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3—6位,且手术后5年存活率较低。
为了有效地预防大肠癌,应尽量少吃油腻食物,严格控制多余的脂肪和糖的摄入,防止热量过剩;同时,还要多吃各种蔬菜、水果及含纤维多的食物,提倡精粗兼备,尽量多吃粗食品,如大米、玉米、木耳、海带、南瓜、红薯、青豆,胡萝卜等,还有新兴的大豆蛋白食品,使饮食结构趋于合理。
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能显著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营养学家们曾分析研究了12个国家的饮食习惯和患癌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食用淀粉类食物越多,大肠癌的发病率越低。淀粉类食物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抑制肠癌,一是淀粉进入肠道后,肠道细菌会因吞食淀粉而大量繁殖,这有助于增加粪便,促使排泄,加速致癌代谢毒物排出体外;二是淀粉在肠内经发酵酶作用产生大量的丁酸盐,抑制大肠内壁可能致癌的细胞产生,并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如红薯淀粉在肠胃的消化过程中能产生一种脂肪酸,既能在肠道中起到消毒剂的作用,又有遏制癌症的功效。
维生素、钙及微量元素硒等在预防恶性肿瘤方面都有潜在的作用。只要常吃些新鲜蔬菜、水果、核桃、花生、奶制品、蛋类、瘦肉、海产品、麦芽、鱼类、蘑菇、葱蒜等,就能防止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