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我国高水平
2012-04-16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我国国人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上海卫生部门的一项最新的“癌情”监测数据显示,目前上海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处于高水平,成为全国恶性肿瘤的“重灾区”,其中大肠癌发病率增速最为显着。
沪恶性肿瘤发病率属全国高水平 肠癌发病率增速最快
日前,上海市卫生局发布最新癌情监测数据:近年来全市每年新诊断恶性肿瘤病例5.1万例,发病率为374/10万;因恶性肿瘤死亡3.2万人,死亡率为238/10万。恶性肿瘤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后的第二位死因,在我国处于较高水平。
据介绍,在上海市居民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增速最为显着,发病率由上世纪70年代初的12/10万增长到目前的56/10万,上升了3.67倍,年均增速超过4%,已从常见恶性肿瘤排行榜上的“老六”升至为“老二”。
健康警钟:肠癌高发 生活方式惹的祸
抗癌专家介绍说,直肠癌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压力增加,无规律性的作息、睡眠不足、缺乏锻炼,身体免疫机能下降,习惯性的久坐、憋尿更是容易引发肠癌。特别是近年来饮食文化西化严重,人们都偏爱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食物,直接导致了肠癌高发。
定期肠癌筛查提高预防意识 早发现提高治愈率
肠癌的症状非常隐匿,预防肠癌要定期进行肠癌筛查。但是,上海疾控中心的监测显示,目前上海市居民接受过便隐血和肠镜检查的比例非常低,不到5%的市民曾经做过便隐血试验检查,仅3%曾做过肠镜检查。
目前,上海的大肠癌患者在诊断时多为晚期,早期的比例仅有11.8%,五年生存率为43%,与欧美国家相差10-15个百分点。
抗癌专家表示,便隐血和肠镜检查是避免肠癌误诊的有效检查方法,民众应提高肠癌预防意识,定期进行肠癌筛查。如果身体出现这些不适情况,就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早诊断,早治疗,治愈率才会高。
肠癌晚期发生转移的几率很大,转移途径包括淋巴转移、直接浸润、血行转移、种植转移四种。针对众多中晚期患者盲目接受放化疗却加速死亡的过度医疗现象,抗癌专家强调,中晚期肿瘤的治疗,不能一味追求肿瘤的消退,重点应是控制肿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实现患者带瘤生存的目的。目前,传统疗法联合生物细胞免疫是治疗晚期肠癌的有效方法;对于不适合手术的肠癌晚期患者,单独的生物免疫治疗也可起到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