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污染成致癌隐形杀手
2012-05-17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白炽灯、彩光灯、霓虹灯、LED灯……形形色色的灯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情趣。但是,你或许不知道,灯光正如同毒品般侵蚀着我们的健康。抗癌健康网邀您一起关注光污染之家居灯光。
大家都会会在灯光的陪伴下度过漫漫黑夜,有些是因为怕黑要开灯睡觉,有些是因为加班身不由己,有些则是喜欢灯光的温暖。但是,在灯光下入睡,不仅仅是对眼睛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可能致癌。
“伴灯入睡”可致癌确有证据
许多朋友都知道“伴灯入眠”的习惯不好,因为容易得癌。但这灯光究竟是如何让人“得癌”的呢?
1、抑制褪黑素分泌
每个人的大脑内都存在着一个松果体。松果体的功能之一就是在夜间人体进入睡眠状态时,分泌大量的褪黑素。研究发现,褪黑素在晚上23时至次日凌晨时,往往分泌最旺盛,到了天亮之后一旦出现光源,就会停止分泌。褪黑素的分泌不仅可抑制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血压下降,心跳减慢,同时也能让心脏得到休息,进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消除疲劳。
夜幕降临,各种复杂的光线会使人的自然生理节奏陷入混乱状态,同时还会抑制松果体在夜晚正常分泌褪黑素。医学研究发现正常人每天体内会产生约400个肿瘤细胞,抑制其发生病变靠的就是身体里的免疫力。一旦没有褪黑素,那么人体的免疫力就会降低。癌细胞生长及癌细胞对DNA破坏的速度就会加快。作为一种抗氧化剂,褪黑素能有效保护DNA免受氧化作用的破坏。然而一旦遭到破坏,DNA可能会出现变异,甚至就有可能出现癌变。
2、易使“阴阳失调”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人在睡眠时,整个身心都处于修补过程,而在全黑的环境中睡眠,人体会产生褪黑素及生长激素,这样就能使身心得到更好的修补及更新。人体需要昼夜相辅,才能达到阴阳平衡。由于在灯光中睡觉,过亮的灯光会让人体以为还处于白天,于是阳气就继续循环,从而造成经气紊乱,人也易感疲劳。所以长时间开灯睡觉,轻者会造成神经衰弱、失眠、脏腑功能紊乱,重者则会引发癌症及糖尿病。
夜晚的灯光更易致癌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经常值夜班或长期过夜生活的人因身不由己地整夜处于灯光下,受到“光污染”的伤害更加严重。
有研究结果显示:妇女上夜班时间越长,患乳腺癌的几率越大。多年来的科学研究同时也表明,夜间大部分时候处于开灯环境下的老鼠,比在黑暗中睡觉的老鼠,患癌症的概率要高。美、英、法等国对本国护士、空乘人员和其他夜间工作的人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即便考虑了饮食差异等其他因素,这一类人群患癌症的几率也比普通人要高60%。
减轻灯光污染的方法
1、选择正确的灯具、墙壁涂料和地板材料。
2、改善室内视觉环境,注重室内布光设计。
3、根据房间功能需求改变室内照明方式及强弱。
4、拒绝光线直射入眼,可采用“二次照明”的方法。
抗癌健康网在这里提醒大家,灯光污染确实存在,但目前世界各国对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至今仍未得出权威的解释和解决的方案。因此,我们要从细节做起,从自我做起,远离灯光污染,亲近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