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病人的牙齿有讲究
2012-07-10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放疗是治疗头颈部肿瘤,例如鼻咽癌的常见手段。然而,放射线在杀灭了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给病人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尤其是口腔黏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临床表现为黏膜干燥、口腔和喉部疼痛,口腔黏斑块样膜溃疡、单纯黏膜炎、假性融合黏膜炎或广泛糜烂等等。
放疗前摘金牙除烂牙
放疗时,若口腔含有金牙和牙套等金属物件(不含金属的烤瓷牙除外)会因二次射线(放射线在金属层面的反射线)而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口中有烂牙和龋齿残根的患者,最好在进行化疗前半个月将烂牙和龋齿残根拔掉,同时服用消炎药消除拔牙时的炎症。
放疗后三年内不能拔牙
放射线会损伤唾液腺,使唾液分泌减少,酸度增加,细菌便于繁殖,易形成放射性龋齿、牙龈红肿、齿槽溢脓。如果在放疗后3年内拔牙,上述症状会诱发颌骨骨髓炎。如果进行抗炎治疗无效,容易造成病情加重皮肤破烂,形成瘘道,终日流脓血不止,不能进食导致长期慢性消耗,最后死于脓毒血症或全身衰竭。如果在放疗期间口腔出现大面积严重溃疡,患者应立即中断放疗。
放疗后中药漱口
放疗后口腔黏膜还在晚期反应中,患者出院后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减少口腔疾患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患者用餐后应该及时漱口或刷牙(选用软毛牙刷),不能使用牙刷的患者,可用生理盐水、中药漱口水清洁口腔。
另外,放疗病人应常服用复合维生素B,平常可用西洋参泡开水喝,增加口腔湿润度。
外出戴上口罩,里面垫一块湿润的灭菌纱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