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癌症种类 > 肠癌 > 肠癌诊断 >

怎么发现大肠癌

2012-07-29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大肠癌的发生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看见的,但是我们对这种疾病的了解并不深刻,那么我们就来说说本癌,直肠癌、结肠癌统称为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道肿瘤中,大肠癌的发病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而位居第三。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大肠癌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溃疡性结肠炎、日本血吸虫病)、大肠息肉、腺瘤及一定的遗传因素有关。另外,经常进食高蛋白、高脂肪者,肠中厌氧菌较多,能将胆酸分解成为不饱和多环烃,这是一种致癌物,再加上纤维素类食物摄入量少,粪便贮留过久,致癌物质聚集,极易导致大肠癌。

  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应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1)便血 是所有大肠癌的早期症状之一,但不同部位的大肠癌其出现的时间和性质有所不同。便血往往是直肠癌患者的第一个症状,早期量很少,多在大便条的一侧附有新鲜血痕。少数病人在粪便排出后,随之排出较多量滴状的新鲜血液;乙状结肠因紧连直肠,故乙状结肠癌的便血特点类似直肠癌,但由于粪便在乙状结肠内停留的时间延长,便血的颜色会变暗,以至排出绛紫色或黑紫色的大便,便血出现的时间也相对较晚,不一定是病人的第—个症状。有时由于血量少,或在体内停留时间长,肉眼不能觉察,但做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大肠癌的便血须与痔疮、肛裂、菌痢、肠炎、肠息肉、溃疡穿孔等疾病引起的便血进行鉴别。

  (2)大便习惯改变 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直肠癌的患者大便次数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粘液、血液,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部分患者可在便秘后出现腹泻,或仅为大便开始时干燥而末端变稀,或反复交替出现便秘与腹泻。

  (3)便型异常 正常的大便条呈圆柱形,垂直从肛门排出,如果癌肿突出在直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的大便条往往变细,形状也可以改变,可呈扁形,有时变形的大便条上还附着有一丝丝血痕。

  (4)腹泻 部分病人可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病人每日排便次数增多,可为粘液血便、粘液浓血便或为溏薄的稀便,可伴有里急后重感,此时应与菌痢加以区别。

  (5)排便疼痛 约有50%的直肠癌患者排便时有疼痛感,程度有轻有重。

  (6)腹痛 部分病人以腹部隐痛为首发或突出的症状,另一些病人表现为典型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性腹痛,即疼痛为阵发性绞痛,并伴有腹胀。

  (7)乏力、贫血。

  大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于胃癌、食管癌。

  大肠癌在不同地区,其发病率有明显区别。据世界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大肠癌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发病率最高,日本、智利、非洲等地则低。根据有限资料,非洲大肠癌的发病率似乎非常低,Burkitt报道分布于非洲各地的21家医院,最多的一家医院每年可遇到4例大肠癌。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国家发病率较高。

  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属于低发区。近年来大肠癌同肺癌一样有上升趋势,我国亦不例外。该病在国内的发病率亦有地区差异,以上海、浙江、福建为高发区。

  男性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约为1.6:1。

  发病率年龄方面资料,据国内统计,以40~50岁为多,年龄组中位数为45左右,40岁以下者全部病例的1/3左右,30岁以下者占10%左右。高发国家大肠癌高发年龄为60~70岁,30岁以下者占6%左右。我国大肠癌好发年龄比国外提早10~15岁,30岁以下者占11%~13%,这是我国大肠癌的一个主要特点。

  大肠癌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病因尚未明确,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

  1、环境因素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2、遗传因素 国内外均有"大肠癌家庭性"的报道,大肠癌患者血亲中死于本病者比一般人明显增高。有些大肠腺瘤,如多发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大肠癌的可能。最近有学者对肿瘤抑制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大肠癌的易感性与发病机制均与遗传因素有关。

  3、大肠腺瘤 根据各地的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大肠癌颇为一致。有人统计,具有1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

  4、慢性大肠炎症据报道,肠癌流行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呈正相关系,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变的可能,如溃疡性结肠炎,约有3%~5%癌变。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