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观察四项生命体征 跨出护理第一步
2012-08-30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病人是否能平稳地度过手术恢复期、身体功能恢复的好坏,与术后护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做为病人的家属,也应学习一些有关术后护理工作的内容,对理解医护人员为病人所实施的各项护理措施是很有帮助的。
不同的患者不仅病情不同,而且术前、术中等经过亦不尽相同,术后病情变化更是千差万别,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细心地观察,得到病人的各种反馈信息,才能准确把握每个病人的病情,及时实施正确的治疗、护理。那么,对癌症患者的观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观察的最初,首先要学会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应,是衡量机体身心健康的基本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1、体温
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口腔、直肠、腋下等3个部位测量所得的温度和机体深部体温相近,所以测量体温常以口腔、直肠或腋下温度为标准。正常体温,不是指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体温的正常值为:
腋下温度:36.5℃(36~37℃)
口腔温度:37℃(36.3~37.2℃)
直肠温度:37.5℃(36.6~37.7℃)
体温计分口表、肛表及腋表。家庭常用的是腋表或口表。
腋下温度的测量:先用毛巾将病人腋下擦干,再将体温计的水银管一端置于病人腋下深处,协助病人屈肘过胸,保留5~10分钟后,取出观看体温结果。
口腔温度的测量:将体温计的水银管一端置于病人舌下;或置于靠近臼齿处(称热带,是口腔中温度最高的部位)。口腔测温时病人必须意识清醒,并嘱咐病人不能咬体温计,如果咬破水银管一端,就容易造成误吸水银的严重后果。测量时间一般是3~5分钟。
2、脉搏
脉搏是心脏的心缩与舒张在表浅动脉上可以摸到的一次搏动。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脉搏次数和心率是一致的,当脉率微弱难以测量或脉和心率不一致时,应分别测量脉率和心率。
可触摸到脉搏的部位很多,最常用的是桡动脉,位于手腕内面,拇指一侧,用食、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于此处,就会感到有搏动,一般病人测量时,可数30秒钟,重病菌需测1分钟,正常的脉搏次数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搏动次数,为60~100次。
3、呼吸次数
呼吸是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手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很重要的护理内容。正常呼吸次数,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每分钟为16~20次。深度较均匀,有一定的节律。
4、血压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指动脉血压(只要无特殊注明,均指的是肱动脉的血压)。肱动脉位于上肢肘关节的内面,肘横纹的内上部位,此处可触摸到动脉的搏动。
正常的血压是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的血压,收缩压为12~19千帕(kPa),相当于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8~12千帕(kPa),相当于60~90毫米汞柱,脉压差为4~5千帕(kPa),相当于30~40毫米汞柱。
以上这些生命特征,只要借助相关仪器,很简单就能观察到的。在此,抗癌健康网温馨提示:若癌症病人的手术创伤较大,身体较细弱,就需要很长的恢复期,也要多加观察他们的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