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癌症种类 > 淋巴癌 > 淋巴癌概述 >

淋巴癌的中医认识及中医治

2012-11-07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实体瘤。国内外对其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本病是恶性肿瘤病毒病因的重点研究对象。其中一些类型与病毒的关系已有定论。其发病率在中国居恶性肿瘤11~13位。欧美、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发病率高达11~18/10万,比备类白血病的总和还略高。美国每年至少发现新病例3万人以上。中图近年来,新病例逐年上升,达2.5万。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有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的大量增生,恶性程度不一。临床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最为典型,发热、肝脾肿大也常见,晚期有恶病质、贫血等表现。

  淋巴组织(又称淋巴网状组织)广泛分布于体内各处,它主要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脏、胸腺、胃肠道和支气管粘膜下的淋巴组织等。此外,骨髓和肝脏也有丰富的淋巴网状组织。

  人出生后,全身约有500—600个淋巴结,在生理状态下呈豆形,大小多在0.2~0.5厘米之间,常沿淋巴管的走行方向分布,形成淋巴结链。淋巴结借助于淋巴输入管和淋巴输出管在体内形成独特的淋巴运输网络,同时又依靠胸导管和毛细血管与机体的血循环相沟通,构成了人体免疫机制的主要器官。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有:过滤淋巴液,清除病原性微生物;免疫细胞增殖和贮存的主要场所;淋巴细胞循环的主要通道;免疫应答的基地之一。

  中医中早有对于淋巴癌的认识,传统医学对恶性淋巴瘤的认识追溯到数百年前的明代。在《证治准绳》、《外科正宗》、《外科证治全生集》等古医籍中,描写到一些病症,其病因、病机、症状、体征、发展、预后等与恶性淋巴瘤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淋巴癌在传统医学中称谓不一。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属“石疽”“失荣”“恶核”、“阴疽”范畴。

  综合历代医家的论述,淋巴癌的病因病机有邪毒、痰凝、郁火等。可由于外感寒热邪毒,结滞子体内,热与燥结,寒与痰凝,久而形成本病。或因忧思悲怒,肝郁气结,生痰化火及气滞血瘀,积而成结。或因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蕴湿生痰,痰凝成积。本病日久,可致气衰形损,脏腑内虚,肝肾亏损,气血两亏。

  中医治病以人参为尊,几千年来,人参都被认为是中草药中的“上品”。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就认为,人参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功效,“久服轻身延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人参极为推崇,认为它能"治男妇一切虚症"。

  而通过现代科技提取的人参皂苷Rh2则被认为是最具抗癌活性的中药成分,可以一直绝大部分癌症癌细胞的生长,促进癌细胞的凋亡。淋巴癌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人参皂苷Rh2都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